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关注年轻科研劳动力的输出现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关注年轻科研劳动力的输出现象

摘要:   这几天有关‘日本科研产出日渐减少’的话题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看了几篇文章和讨论,深感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日本的科研产出日渐减少?’这个问题背后意味着什么呢?这里面到底反映了哪些问题呢?总体 ...

  这几天有关‘日本科研产出日渐减少’的话题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看了几篇文章和讨论,深感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日本的科研产出日渐减少?’这个问题背后意味着什么呢?这里面到底反映了哪些问题呢?总体感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难以用简单的数据给出结论。无论你是否在那里亲身经历工作与否,这并不影响你的感觉、印象和判断。正如我们看不见摸不到黑洞一样,但是通过外围精密仪器的检测和计算,那些细微引力波的扰动信号终究要振荡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上,使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端倪,做一些猜测给出适当结论。围绕着这个话题,我还有一些杂散的想法。
  首先,科研产出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
  这个问题在中国已经争论很长时间了,似乎至今也没有答案。科研的产出多少是否应该以文章多少来衡量呢?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局部的评价参考方法。一个时期,文章发表多,只能说是一个国家投入多了,从事学习的人多了,还有政策要求变化了(比如,学校要求没有文章就不能毕业),这表现出学习更加活跃了,体现了国家、部门对学习的重视。文章发表多,未必成果就多;文章发表少,就未必没有成果。学习是否有意义,或者能否演变为一个大的成果,则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比如,某一个地方的地下水,总有温泉喷薄而出,但能否演变成喷发出熔岩,甚至造成一个气势非凡的火山就很难说了。透过数据,人们只能大致参考参考。但总的感觉,科研产出还是要看科技实力,还是要看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基础、工业基础和生产力等,还是要看能否解决了一些重大的自然科学或者工程问题。写到这里,不得不说,获得国际大奖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评价手段!因为,这是对工作、对发明发现、创新的一种主要肯定和确认方式。
  第二,年轻人向往什么样的地方或工作?
  这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就像问中国的年轻人一样,喜欢和向往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工作一样。那么日本的年轻人向往什么地方或工作?要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的确很难。职业的选择离不开出身、离不开个人兴趣,也离不开个人眼光和社会时代的背景。回过头来看,日本的年轻人不读博士都去哪里了?读书,一直读到博士是他们唯一的人生选择吗?有报道说,日本年轻人毕业后喜欢回自己的家乡去工作或者创业,他们并不是那么羡慕、虚荣流连大都市,这就道出了日本人‘恋家’的情节。获得诺奖的日本人中村修二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他硕士毕业后即到一个公司里面去工作了。国内媒体也经常报道,在日本,去一家大公司工作就职,那是一件体面的事情,而不是去大学工作。这里面可能有一个经济取向和社会价值观取向的问题。我想,企业和公司代表了生产、创造和实用!反观我们,大学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大学里面的教授或者教员成为一种神圣的、甚至高高在上的职业,教授真的就高人一等吗?如今国内的大学早已经成了许多人趋之若鹜的地方,身处大学体现了身份、价值和名誉,甚至地位,如今的大学更变成了避风港和安乐窝。
  第三,作为个体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什么?
  事实上,国家差异、地区差异、制度差异、社会的价值观、各地区发展差异,甚至家庭差异等,都将导致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极大的不同,这些都影响着年轻人的发展方向和对职业的选择。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第二个表象问题所要揭示的本质。曾经有过调查,美国人一些家境较好的家庭,孩子大多数都去读文科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父母的眼光和社会价值观在起作用。理科、或者说从事学习其实是个苦差事,绝不是个轻松的事情,从事学习是一个不容易出成果的职业。富文穷武不是个案,富人家孩子学文科,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象征。他们更喜欢从事法律、金融、政治等,走向个体、名利和家族奋斗的目标,走向所谓的‘上层社会’,走向管理阶层。所谓站高望远!在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年轻人如何具有独立思考和选择,而不是盲从,随大流,做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也值得深思。
  第四,在日本(当然不只日本)的中国人或亚洲人从事科研的人很多,这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又回到了第二个问题,日本的年轻人都去哪了?而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年轻学者、尤其是刚一毕业的硕士、博士甚至本科生都去哪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的先人早就总结出了这个自然道理。大学可能从来就不是日本年轻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反过来倒是我们的年轻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其背后或许有着很深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说远一点,美国和日本等一些重要的研发部门、单位,会允许我们的年轻人进去工作吗?答案显而易见,重要部门不许外人参与。
  这是个让人喜优参半的事情。喜的是,我们的年轻学人到国外去打拚,能够到国外著名大学这样的地方继续读书,这反过来说,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我们的大学还是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我们的学生还是被人家承认的。忧的是,我们年轻的学者没有成为自己国家的中流砥柱,却成为了人家科研劳动力,成为人家的雇佣军,是人家在用大脑指挥着我们干活。有人说,日本的大学似乎被中国人或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支撑着?但支撑起来了吗?既然是支撑,文章数量就应该上去或者持平,但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第五,世界上著名大学为什么受到我们欢迎?
  这是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人家有世界著名大学,还有著名学者云集,还有学者杰出的业绩,诺奖频频向人家招手。国外大学名气和实力是我们没有的。他们曾经和现在的发达状况,他们的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许多科研的百年老店,是我们所不具备的,这需要我们要用心来学和以后如何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学生不仅能感受他们的文化氛围,科研氛围,还能获得学位并赚取第一桶金,回国之后就变成了人才,这岂不是一举多得!而我们国人也唯大学第一。
  第六,你知道我们在失去什么?
  面对今天老龄化的社会,各地区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你知道我们在失去什么?这是个尖锐的问题,这也是个勿庸置疑老生常谈的问题:人才流失。进一步,是青年人才的流失。我们的国家在老龄化,我们在大量的输出科研劳动力,我们在失去年轻人,我们在失去能够在国内奋斗的年轻人,我们在失去能够为自己国家做出贡献的年轻人。这样的处境,我们国内的大学、企业机构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像华为这样的、许多年轻人向往的公司,并不多见。因此,这些年,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广开门路,建立各种孵化资源,重金海外招人。希望那些远渡重洋,有了一定海外研究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能够回到祖国,再次为国贡献。希望回来的百人,千人能够真切地为国家开辟新的学习方向,为国家做实事,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日本科研产出日渐减少’背后的一个原因是,是日本年轻人与我们年轻人的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别有关,这导致职业取向的差别,同时以我们输出年轻的学者劳动力为代价的。
  纵观历史,大局部重要的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许多科学家在年轻的时候取得的,年轻人的思想活跃,头脑敏锐,行动力快,富有创造性精神和思想,不容易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和束缚,因此,年轻科研劳动力的输出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如何创造一个良性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形成富有开创的文化和创业氛围,激发年轻人创业热情,使整个社会步入良性循环,使我们的大学、企业和公司各具吸引力,值得关注和重视。另外一方面,青年才俊应走出封闭的、单一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和创造自我,敢于梦想自己的人生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学不是安乐窝和避风港,而是面向和走向世界的起点的地方,是思想和意识孵化的地方,大学是培养和塑造人的地方。大学就是培养那些富于创造,充满激情和富于向上精神的人。同样,企业不但是创造财富的地方,也是智慧发扬的地方,极具创新力、具有良好文化的企业是那些想要有所作为年轻学者应该去的地方。
  关注年轻科研劳动力的输出现象  |  责任编辑:虫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