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在读留学生谈日本科研产出为何减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在读留学生谈日本科研产出为何减少

摘要:   关于日本的科研产出日渐减少的问题,我是赞同科学网“意得辑”谈到的几个视点的。个体也好、机构也罢,谈问题时一定会受到自身、环境和时代的客观限制,应该还有别的问题没有发掘出来,期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 ...

  关于日本的科研产出日渐减少的问题,我是赞同科学网“意得辑”谈到的几个视点的。个体也好、机构也罢,谈问题时一定会受到自身、环境和时代的客观限制,应该还有别的问题没有发掘出来,期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个人经历谈起,小故事或许反而更能引起老师们的兴趣、给老师们增添一个了解有血有肉的日本大学的途径。
  在国内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于2012-2013学年赴日本冈山大学作为特别学习学生在富田教授的热能与发动机学习室做了一年交流研究。回顾那一年,最大的感受:没有留学生(中国人留学生)的话,日本大学是要“破产”的。这不是危言耸听,2014年我二赴日本国在北海道大学的车辆机器人学学习室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加深了我的“担忧”。
  不如先来随我看一看日本理工科“学习室”的结构。据我待过的两个日本大学的学习室的经历以及从朋友们那里得到的信息,理工科学习室通常由教授一名、副教授或讲师一名共同领导,座下通常招收博士N名、硕士N*3~4,大四学生N*2~3名。也有不少学习室只有教授一位而没有副教授和讲师,比如2015年我们楼下一个学习室的教授暴病而终,他手下又碰巧没有副教授和讲师,在他的葬礼之后学习室也就闭门谢客了:设备转手、在读学生转别的学习室;还有2016年东京农工大学一位教授退休,我们几个友人从北海道、宫城、京都等日本各地飞到东京去给老爷子庆贺,酒席间才谈起由于学习室没有副教授和讲师自然也寿终正寝了,不胜唏嘘。至于刚刚提到没有留学生的话学习室就得“破产”,我们从这个博士生人数的N来管中窥豹。在冈山大学的时候,我记得学习室有一个博三的孟加拉人,博一的阿富汗人,日本博士生:0。然后硕二四个日本人,硕一四个日本人,一个硕一的孟加拉人,和我这个硕士交流生中国人;接下来是七八个大四学生的日本人。现如今在北海道大学,博三的有一个孟加拉人,一个伊朗人,和我中国人,博二一个哥伦比亚人,和博一一个中国人,日本博士生:0;硕二三个日本人,硕一四个日本人和一个泰国人,还有五个大四的日本人加一个大四的蒙古人。往上翻十年,我们学习室也不过培养了三位四位日本博士生而已,其中一位还是在职博士。几乎每年都要毕业一到三个博士生的学习室,这是什么样的比重?医学、理学的日本博士人数会多一些,但比重大致也这样(分子大了,分母也跟着增大嘛),而文学更糟——这是我从身边朋友们鲜活的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我认为这是对应“意得辑”所言第一条“本国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迫于高昂学费的压力,加上硕士毕业即可拿到二十万以上(一万三四人民币)月薪的吸引,日本人普遍读到硕士就是尽头,不愿意攻读博士学位。而科研产出靠什么?教授+博士生嘛。硕士一年级读课程,剩下一年的时间,普遍来说日本硕士生包括留学生每周还要打三到五天兼职,能指望他们做科研生力军吗?我带的一个日本硕士二年生,冬假之后的两个月没进学习室了,一点没有夸张,我导师说她在求职。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离开留学生日本大学要玩儿完的原因——没有博士留学生的学习室,一定是有的,凤毛麟角这我是坚信的。没有博士生,指望着教授们带硕士去做课题?靠谁把学习室的既有知识传承给谁?没有传承,何来继承?我想这是个问题和日本社会现状及人口结构不无关系,多年后的中国怎样应对,可做前车之鉴来及早想定对策。自从2007年东京大学让出了亚洲排行榜的首位之后,这些年一退再退,继而丧失了第二位、第三位的名次,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远远甩在身后。有报道称“国际性”这一评分指标拖了日本大学的后腿而已大可不必太在意。更有恶毒日媒小报把原因归结在中国留学生身上:真正想做学术或者说冲着学习室、大牛而去留学的中国学生大抵都去了欧美,而来日本留学的根本就不是为了研究,是因为喜欢日本文化和日本这个国家,所以这些中国留学生个个不学无术自然就拉低了评分嘛。私下这么一想,这种“污蔑”倒不无几分道理,可你让他日本政府或者高校削减、控制一下中国留学生的名额试试,他敢?北海道大学留学生人数每年都在一千四五百人左右,中国留学生就占了八九百,而非中国人的留学生又以交换生为主半年到一年上上课、观观光就闪人,除了没头没脑的仇中右翼谁敢拿中国留学生说事?
  至于日本高校“不足国际合作”,我说一点自己的经历和浅见。诚然,日本人在国际学会上的发表,确实完全被中国人碾压了。比如说我去年在美国西雅图参加一个学会,回日本之后看着与会名单数了数从中国单位去西雅图参会的中国人34人加上从美国单位去西雅图参会的中国人11人再加上我一个从第三国(日本)去西雅图参会的中国人1人,占与会总人员103人的45.63%。日本人与会人员总计3人,包括我导师,在会议第一天早上听了我的汇报之后就打道回府了,剩下我和国内来的几个老师吃吃喝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开个玩笑)。再有,2016年10月和12月我导师让学习室的副教授带着我和我指导的硕士生去澳大利亚两次做试验,临到结束澳洲大叔拍拍我的肩膀说 “lad you have done too much teamwork”,我指了指副教授开玩笑回答说“it depends on how you define teamwork, heis in charge of charging my batteries and he charged them all good.”我丝毫没有狂妄,事实如此:我的硕士生负责把充满电的电池送到我手里然后拿走我从无人机上取下的电池,交给副教授然后教授开车把电池送到五公里外的农家充电备用。十几天,澳洲人明白我这个中国人在干什么,和我一起去的那两个日本人又干了什么,没什么可抱怨的。然而,“国际合作”就能出成果吗?恳请各位老师三思:我们的空间站怎么建设起来的?还不是人指名道姓不许我们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项目中去嘛。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怎么建设起来的?还是被欧洲伽利略导航坑了又坑才坚定了走自己的路嘛。高建国同志说的好,高精尖的学习是没有国家愿意合作的。我们何必执着于和国外某某高校有合作项目这顶帽子?当然有合作是极好的事情,我回国之后若是走上了教员的生涯,那我的学生一定是有很多机会到日本的大学里去交流研究甚至深造学位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到此为止不好吗?非要扯上“国际合作”的大旗去务虚,我认为这是个噱头。
  日本的大学教育,究竟是好是坏,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有一点极想分享给诸位:日本学习室每周报告会的制度。拿我在冈山大学的经历,每周六学习室的教授和副教授把学生按选定的毕业论文的主题分成若干组,按次序每组一个小时和教授、副教授面谈上一周的问题和下一周的计划(教授忙,不一定保证每周都能出席)。现在的北海道大学,每周四的上午全学习室所有成员和学校借一间教室,两三句话逐个汇报上周的学习内容,之后每周指定两到三名学生用PPT做进展报告,每人二十到三十分钟;这一次报告会结束前,确定好下一次报告会的PPT发表人员,无特殊情况基本上按照博士、硕士和大四的顺序逐一发表。看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触动到国内老师们关于“教书育人竟为何物”的什么想法。
  最后说一说日本大四学生进学习室的传统。举例北海道大学,每年大二开学前确定学院和专业,我所在的农学院生物生产工学专业会在农学院大礼堂举办欢迎“大二新生”的晚宴,席间每个学习室都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屏幕上播放精心制作的小视频,介绍自己学习室的老师和前辈们,展示出自己学习室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图片,以此打动大二新生,以期他们能加入进来。然后约四十人的大二新生会逐一走上舞台自我介绍然后表明自己大三结束之后想进入某某学习室或者说还没有考察好、暂定。而大三结束加入到我们学习室的新生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座位和台式电脑,开始本科生最后一年的生活:在博士或硕士的指导下做实验、写论文。据说很多文科的博士留学生连个座位都没有,为什么这样费尽心思“讨好”大二学生?照应开题讲到的人口短缺,大四进了学习室半数就业,另外一半几乎就是硕士的全部生源了。不早下手,不花点心思,后果就是人不来房间空,设备落满尘。
  (原文标题:日本博士在读留学生谈谈”日本的科研产出为何日渐减少“)在读留学生谈日本科研产出为何减少  |  责任编辑:虫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