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对科研人员的危害

摘要: 微信是什么,官方广告语:“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1]。“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 亿”[2,3]。从上面资料看,微 ...
微信是什么,官方广告语:“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1]。
“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 亿”[2,3]。
从上面资料看,微信似乎真的太牛太强大,如果现在还不会用微信的人,肯定被90后鄙视死,以为你是出土文物。微信对普通人而言,真的成了一个生活方式,他们每时每刻都会离不开微信,因为他们觉得微信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生动、有趣。
但是,对与科研人员这个特殊人群,微信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科研人员是什么?我认为一个独立的专职科研人员不仅是体力劳动者,也是脑力劳动者。首先,做实验和民工一样,是体力活,只不过比民工活更加精细,且更需要技术。其次,看文献、布置实验计划和方案、做报告、申报课题、撰写成果论文等等一些列繁重的脑力劳动需要冷静、慎密、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一个独立的科研人员,是一个用大脑指挥四肢的非常忙碌的体力加脑力劳动者,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去做其他科研以外的事情。故我觉得微信对一个独立的科研人员而言,其危害远大于其益处,分析如下:
一、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
  科学家最宝贵的是什么,当然是时间,尤其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能够率先在国际研究领域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谓争分夺秒。而微信是寄予手机来操作的智能通讯应用程序[4]。其功能形式多样,五花八门,而这么多精彩的玩耍形式,均能吸引科学家的注意力,且会投入大量时间。比如聊天,手机打字速度很慢,若一件事情打字讲清楚的话,可能得半小时,如果打电话可能几分钟搞定,直截了当。有的人微信群可能有几十个,在里面打字聊天,不仅速度慢,且容易聊一些无聊八卦的事情,不仅消磨意志,且有时不小心会暴露机密或者隐私。另外,刷朋友圈看别人的帖子,也是无聊的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消磨自己的意志,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二、变得懒惰而丧失斗志
   如果科研人员沉迷于微信,会把大量时间耗在这里的话,不仅会耽搁他做实验,看文献等正经事,且逐渐的会使其懒惰,做事磨蹭,思考迟钝,进而消磨锐气,丧失斗志。
三、独立思考能力降低,变得更加平庸世俗
   独立的科研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微信这种很八卦的智能软件,最容易让科研人员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变得更加平庸世俗。如微信群聊天很热闹,其实大多八卦一些无聊的事。看微信的公众平台订阅号最新科研进展而不看原始文献,让自己变得懒惰平庸。
四、损害健康
   科研人员不仅需要强大的脑力,更需要健壮的身体作为支撑。我们也最近看到许多科学家过劳死的新闻,就知道科研工作是一件多么异常辛苦的工作。而沉迷于微信这个生活方式,会严重损害科研人员的健康。如中餐午餐时间,一边吃饭一边微信,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中午小休时间,还在抽空微信群八卦。晚上睡觉了,还刷朋友圈,影响睡眠,增加猝死风险。
五、结语
   在超高速发展和飞越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媒介进行交流,但是这种媒介一定的是高端、有效、简洁、健康的,而不是像微信这种低端、平庸、拖沓、不健康的工具。曾经QQ刚出来,大多数学生小青年玩,大人们总是说那是小孩子玩的东西,根本不屑一顾。现在的微信和QQ同出一辙,男女老少皆玩之,包括清高的科学家,不过不同的是,没有人再说微信是小孩子的把戏。但是我要说的是,微信和QQ一样,都是低端产品,其根本不适合科学家。故我认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睿智科学家,应该远离微信。
参考资料
[1] 微信网站
[2]“微信”网络时代的变革者.中国存储。
[3] 微信用户最新数据: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支付用户4亿左右.中国存储。
[4]百度百科:词条《微信》。

微信对科研人员的危害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