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硕士生的学习生活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硕士生的学习生活

摘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语选自《孟子·告子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而安乐则使人萎靡不振、走向死亡。 为什么将这句古语与研究生学习练习在一起呢?起因在于一则关于不同学历就业率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语选自《孟子·告子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而安乐则使人萎靡不振、走向死亡。

为什么将这句古语与研究生学习练习在一起呢?起因在于一则关于不同学历就业率的报道。东部某发达省份,一份人才市场的就业率报告显示,连续数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博士生。明显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关于研究生培养的问题科学网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并且总结了研究生期间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大部分研究生的求学目的不是出于热爱科研,而是为了逃避就业;研究生读书期间精力不够投入,消极被动思想严重,科学研究烂尾楼现象比较普遍;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实习、兼职、考证、旅游,不务正业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搞科研拼不过博士生,动手能力比不过工作几年的本科生,吃苦精神比不过职业院校毕业生。

说白了,以上的几个问题本质就是当代研究生已经深受功利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已经不适应头悬梁、锥刺股、废寝忘食的科研生活,忙着去追求享乐致死的快餐文化了。那么。当代研究生难道说没有一点忧患意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越来越高的毕业门槛、日益严酷的职场竞争、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是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焦虑症的根源。

那么,为什么这种忧患意识不能转换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90后的研究生性格使然,社会大环境使然。90后研究生,很少体会过60后父辈那种饥寒交迫的艰难生活,经历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田间劳作,相当一批人已经丧失了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理想没目标,有目标没毅力,有毅力不能持续,是当代研究生的通病。金钱至上、娱乐至上、读书无用论的大环境,深深地影响了一批研究生的进取心。如果说95%的人都是普通人,都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萎靡不振的社会风气对研究生的影响是致命的。并且,学校层次越低、学风越差的院校,研究生的进取精神、努力程度越差。

职场上有个需求规则,凡是容易学的、轻松愉快地东西(QQ、微信、韩剧)都是人人皆知、供过于求的大路货,凡是极为枯燥、极为艰辛才能学到的东西(软件开发、数据挖掘)才是市场急缺、供不应求的东西。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大部分人在艰辛面前,由于缺乏毅力,由于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选择了享乐。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力、相当一批人的前景并不光辉灿烂的原因。

大部分研究生的三年生活是这样度过的:第一年上课,修学分,反正大部分课程就是写篇网上拷贝粘贴的报告,相当于读了个大五,根本不用花费太多心思,趁机可以当个研究生会干部,混个党票,多参加几次社团活动。第二年开题,做论文,题目是老师出的,数据是导师提供的,思路是导师的思想。趁研二这段空暇时间,考个驾照、兼个职,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研三,是找工作、考事业编、实习的最佳季节。论文整理得大差不差了,小论文也发了,导师也不能拿自己怎么地,可以全身心地干点私活了。

如果说研究生三年到底学到了那些拿得出手的东西,相信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反之,如果咨询他们美食、美景的体会,某某同学谈恋爱、赚大钱的经验,他们可以侃侃而谈。

能在消极颓废的环境中,不随波逐流的学生,当然存在,但比例极小。他们要么心灵极其强大、要么物质极强大,二者必居其一。由于比例过小,成不了气候,影响不了大环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硕士生的学习生活  |  责任编辑:虫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