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湿地水鸟研究获进展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湿地水鸟研究获进展

摘要:   为深入开展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前沿探索与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合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学习所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协同创新,拟共同筹建“湿地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为深入开展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前沿探索与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合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学习所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协同创新,拟共同筹建“湿地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湿地水鸟学习”是“湿地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框架中重要学习领域之一,在2015年12月28日进行率先组建协同创新团队。该学习团队集结湿地、遥感、景观、鸟类等相关领域学习人员,主要包括东北地理所郑海峰、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海涛等学习人员。学习团队围绕基础学习、动态监测、战略决策三大方向,构建“水鸟行为生物学学习”、“水鸟栖息生态学学习”、“水鸟栖息地环境阈值”、“环境胁迫下水鸟栖息地的脆弱性与风险学习”和“湿地水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适应性管理对策学习”五大学习议题,为水鸟栖息地的合理保护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在过去半个世纪,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水鸟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质量均严重下降。随着国家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水鸟的影响明显下降,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逐渐增强。因此,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和未来不同气候情境下湿地水鸟栖息地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适应性对策的学习对湿地水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是众多湿地水鸟迁徙的主要繁殖地与停歇地,水鸟种群数量和多样性能有效地反映出该地湿地质量的状况。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学习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自协同创新团队成立以来,主要针对东方白鹳的生物学特征、适宜性生境和气候变化适应性调控等方面进行学习,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首次构建了针对湿地水鸟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理论学习框架(图1);(2)揭示了当今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地区三江平原东方白鹳栖息地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图2),表明未来气候情境下栖息地适宜性分布面积严重下降;(3)揭示了不同气候适应性策略对栖息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效益(图3),学习显示“退耕还湿”是最有效的适应性对策,可以使适宜性生境面积提高十倍以上;“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生境适宜性六倍以上;“人工筑巢”可以提高生境适宜性二倍以上。
  论文信息:Haifeng Zheng, Guoqiang Shen, Linyuan Shang, Xianguo Lv, et al. Efficacy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endangered oriental white storks (Ciconia boyciana)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6, 204(PB): 367-377.
  网站信息:“中国东北地区湿地水鸟学习团队”宣传网站:http://bird.gislab.cn


湿地水鸟研究获进展  |  责任编辑:虫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