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20日,以色列世界科技大会在耶路撒冷举行。1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获奖者、和400余位来自70多个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汇聚于此。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也受邀前往。新浪国际在现场独家对话朱棣文,探讨中国基础教育的成败与中美能源合作未来。 朱棣文在以色列世界科技大会现场
中国基础教育应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新浪:
中国以严格的基础教育而闻名,但却鲜有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基础教育?
朱棣文:
中国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记忆、注重培养学生对师长的尊敬,但却不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或者说是与老师探讨、争论。无论是在中学、大学、还是研究生院,大部分人认为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而在美国,我自己也带科研团队,有自己的学生,其中有一些是大一新生。当我给他们授课时,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或他们不认同的地方,他们可以直接说,“我不明白”,也可以说,“我认为你是错的”。大家可以就此开始讨论。讨论与地位无关,只是学术上的讨论。
我认为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关键的一点。当你在读到一篇文章、或听到某位收人尊敬的大人物的观点时,不会自动地去接受和相信这些观点。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一个理论有时候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研究去证实。
新浪:
目前仅有的几个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都是在前往西方国家学习或工作后才获奖的。你对此怎么看?
朱棣文:
是的。比如杨振宁、李政道等……他们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但都是在美国修得了博士学位。可以说科研路上最关键的部分是在美国完成的。
新浪:
所以说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朱棣文:
大学阶段很重要,但研究生阶段是最重要的。在研究生阶段,你会开始做研究,这时你的角色会从读课本、背课本转换到在教材的辅助下解决问题。
科学是很不同的。教科书中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但有时候,在科学领域中,你不知道什么才是问题的答案,甚至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是否能够立刻得出答案、答案是长是短。一本教科书是很好理解的,其中的问题也都已经得到解答。但是在科学的很多领域中,有1/3甚至一半的研究文章可能都是被错误解读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新浪:
你对中国的青年科学家有什么建议呢?
朱棣文:
为了对科学的热爱,坚持下去吧!做这行你虽然不会发大财,但是如果你有能力的话,还是可以衣食无忧的。不过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热爱这一行。这是一个非常高尚、非常有意义的职业。
清洁能源必将取代传统能源
新浪:
你对当今中美能源合作现状怎么看?
朱棣文:
现状很好啊。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家,中美两国需要在能源方面进行合作。两国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是个很大的威胁。我们需要发展相关的技术来限制碳排放。中国现在空气污染的问题很严重,也和这个议题(指节能减排)相关。我认为两国在这个议题上可以互相帮助。
新浪:
两国在能源合作上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朱棣文:
两国在能源合作上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新浪:
贸易方面呢?
朱棣文:
是的。是可能会有些贸易上的阻碍。但我认为两国领导人需要认识到,合作,包括贸易合作、科技合作,对两国来说是双赢的。
新浪:
清洁能源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应该怎么改变这一现状呢?
朱棣文:
之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清洁能源技术的)价格是最近5年才降下来的,将来也会继续维持下降趋势。
中国在清洁能源的使用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随着价格下调,以及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混合使用,需要配备相应的输电、配电系统,考虑能量存储等问题,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中美两国都能够引导这一整合进程。
我的观点是,只是从最近几年开始,可再生能源与石油能源相比才具有竞争力。这一趋势会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得到继续。
新浪:
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否会受到来自传统能源行业的阻碍?
朱棣文:
当然。传统能源行业很担心自己的生意会被抢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需要认识到(清洁能源崛起的必然)。当然这也需要时间(指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肯定不会平地起高楼。这一过程可能会长达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或更长。即使在21世纪中期,我们也可能会需要石油能源,作为能源储备。
新浪:
谈谈你正在研究的高能锂电池吧。现在进展如何?它会被用在电动汽车上吗?你对电动汽车的未来怎么看?
朱棣文:
是的。我正与斯坦福大学教授崔毅(音)研发一种高能锂电池。但现在仍处于研究阶段,我们还没有做出这种电池,一切都处于理论阶段。如果电池能够研发成功,它的电力密度会是现有电池的3-4倍,也会对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起到重大作用。 美前能源部长朱棣文:中国学生应挑战权威 | 责任编辑:晓木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