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1%的高校担负起培养精英的重任,太少了!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1%的高校担负起培养精英的重任,太少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毕业季,网上多的是高校校长毕业致辞的报道,也算是每年这个时候的一道风景了,而这两天另一个报道:“朱崇实:至少1%的高校要担负起培养精英的重任” 也受到关注,新闻以“厦大校长:至少1%的高校要担负起培养精英重任”为题转载了该文。不过看了该报道,我却还是有点疑问。1%的高校担负起培养精英重任,其他99%的高校就不用培养精英了?其实,即便有高校把自己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社会精英,那也只能是其学生中的极少部分,这是否可以换句话说,其他99%的高校的学生连成为精英的机会都没有了?

      虽然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比较普及,不再是精英教育,但我想,绝大多数社会精英都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但我更相信,精英的出现与其个人素质、能力、学识以及机遇等多种因素相关,高校的教育仅是这些因素中很小的一项。所以,高校应该是产生精英的一块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壤应该越多,越辽阔越好,而不是精挑细选一小块土,或者弄一个花坛,来精心培育精英。

      报道中有一个例子:“上海有一个港口装卸工人叫包起帆,这个岗位再平凡不过了,但是他在平凡岗位上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了80多项技术革新与创造,成为了中国的‘抓斗大王’。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而且是带领大家共同为理想而奋斗,这样的人就是‘领袖’,就是社会精英。”那么,这样的精英是学校培育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查一下相关资料便可知,包起帆最初的学历只是初中,2005年6月才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显然大学之前他早就有许多发明而且已经是个名人了。

      所以说,其实所有的高校都可能走出几个社会精英的,而不是1%的高校,高校的任务不是培养这样的精英,而是提供一块有利于精英成长的土壤,让他们能冒出来,并茁壮成长。马云的母校是杭州师范学院,大概也不会属于1%的高校之列。我认为,所有的高校都可以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为:让学生中的1%成为社会的精英,重点其实就是打造一个能促进精英成长的环境。而现在高校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没有这样的环境,许多举措反倒是抑制精英的成长,急功近利,让一些可能成为精英的人最后都成为目光短浅的庸才。(赵美娣)

1%的高校担负起培养精英的重任,太少了!
论坛有你更精彩!
论坛有你更精彩!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论坛有你更精彩!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论坛有你更精彩!
谢谢您的分享!
论坛有你更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