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何以相忘?学生离门后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何以相忘?学生离门后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本来是用来维护儒家伦理中十分重要的思想传承秩序,背后是强大的阶级利益,却因饱含人情而听起来温情脉脉,被千百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奉为圭臬,却又不断地阻碍着中国的学术发展。

  在古代中国,凡是与“术”有关的名词基本上都和变化、权衡、管理相关,最早就是专指权变之术。后来“术”的含义泛化为方法论,于是才有“学术”、“技术”这些失去了诡谲之意的词汇。虽然学术本身已经单纯指研究问题的系统性方法,但从事学术的人却是社会动物,也是知识分子这个中等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学术人的活动遵循什么规则?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伦理观下,学生在老师的训斥下,不仅在行为上不敢对老师有丝毫僭越,在学术上也很难对老师的体系做出重大创新和突破,因此阻碍了中国人的学术发展。但这种观念却是老师们最为津津乐道的理想,其中的道理很深刻。按照傅斯年的观点,春秋战国时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思想基础,主要是三种思想体系,其一是来源于鲁国的儒家,代表着中等社会阶级,主要是失去封地的贵族,演变为后来的文官集团,他们既是中国学术的主要推进者--知识分子,也是秦始皇之后历朝历代的实际统治者,他们执中国文化之牛耳两千余年;其二是来源于三晋的刑名家,也有人叫法家,他们代表着国家利益或者皇家利益,主张用强制手段治理国家,反对儒家和墨家;其三是来源于殷商文化残余的墨家,墨家是儒家的死对头。但是在三家中儒家学者最为热衷于传播自己的思想,整天奔走于各诸侯国,游说于权贵间,由于其理论照顾了人性的弱点,于是逐渐在民间获得了话语权,成为两千年的主导思想,其伦理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老师们多数喜欢被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待,与其说是一种师道尊严或者面子,不如说是知识分子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伦理依靠。如果一个中国学者不这么想,意味着他要脱离这个阶级单干,这是十分危险的事,你的思想不会被认可,也不会得到传播。

  一言以蔽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是口号,也是生存必要。其合理性不至于消失殆尽,其不合理性也明白无误。如此说来,当下掺杂着近现代西方思想和传统儒家伦理的师生关系就更复杂了,究竟是否应该师生相忘,不可一概而论。

  本人一个月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毕业了,就忘掉导师吧”,没成想现在得到孟津老师和王善勇老师的撰文评论,他们自然讲出很多不错的观点,也激发我对“是否相忘”这个问题做了更多思考。问题有两方面,其一,研究生毕业后,该不该继续依附导师的学术势力而发展?其二,研究生毕业后,导师该不该继续找学生为他干活?

  按理说,年轻人多数想尽快独立发展,但限于科研资源的稀缺性,学术界的年轻人无非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读学位时的方向,要么改换其他方向。如果前者,年轻人主观上不愿意忘记导师,客观上也不可能消除导师的影响,不管导师是否想让弟子继续服务。如果后者,年轻人即使主观上很怀念导师,客观上也会逐渐疏远以至于忘记导师,不在一个方向,导师惦记也没用。这是基于研究生就读时师生关系和谐、研究生毕业顺利,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也有导师成为弟子一生的厄运,弟子的发展始终被导师压制,导师还利用自己的圈子不断诋毁自己的学生,虽然这种导师属于奇葩,一旦遇上就终生受害,不可不察。

  正如孟津老师在博文里所说,导师应该在学术上帮助自己的弟子,而不是老惦记自己的弟子继续出力。导师也是形形色色的,导师如果让研究生就读期间做基础研究,将来就和弟子基本没有利益冲突,如果导师给研究生的课题是应用研究,将来和弟子有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就大,除非这个弟子毕业后不再从事这个领域。这种情况下,从导师的角度讲,王善勇老师所谓的科研安全感就很重要,毕竟谁也不愿“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生存仍然是第一要务的当下,出现导师禁止研究生毕业后继续从事原来研究的情况也很正常。但禁止肯定不是好办法,实际上也禁止不了,只能让师生关系恶化。如何化解这些矛盾?

  我的方案是,导师与已毕业研究生之间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导师凭借其经验和学术高度,提出一些研究的点,让已经毕业的弟子在自己单位探索,甚至可以把导师的资金分配一些给他,如果属于基础性成果,弟子自己发文章即可,如果有应用性成果,那么导师和弟子之间协商分配利益。在这个松散联盟中,要以师生情谊为纽带,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以协议条文为约束,以利益共享为目标。

  古时候人们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伦理观来维护师生的共同利益,现在要靠契约精神和共享理念来实现师生的共同利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本来师生关系可以结出教学相长的果实,为什么要对立起来?导师如果和学生之间互相提防、互相对立、互相拆台,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导师应该看得宽广些,弟子应该尊重些,如果只盯着蝇头小利,而忘记了师生大义,那就没必要维持什么师生关系,毕竟现在不是古代了。

  师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任何一方不认可,就无法维系,还是且行且珍惜吧。(徐耀)

何以相忘?学生离门后
这篇文章不错,我可以收藏吗,楼主大人
谢谢您的分享!以后多多分享一些这样的内容。
楼主,这是您写的吗?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