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从学位论文评阅看学位论文写作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从学位论文评阅看学位论文写作

跳转到指定楼层
目前,又到了研究生做学位论文的黄金时间,我不禁想起近年来评阅硕士学位论文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发现的共性问题,认为很有必要结合实际例子,描述并评论一二,以免某些不当现象绵延不绝。下面以我评阅的一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呈现我的评语,表述我的看法。当然,为了避免伤及论文作者,我做了一定的技术处理。

该文以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就和感知的教师支持为研究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以语文、数学、英语3科为例,考察学业自我概念在学业成就和学习兴趣之间的中介效应,感知的教师支持在学业成就与学习兴趣之间的调节作用,选题符合专业要求,所用统计技术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然而,该文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包括但不限于:

其一,研究的创新性有限。首先,该文的参考文献新近的不多;其次,该文得到的结果多是重复性的,属于创新的研究结论几乎没有,例如,“这与先前一项关于学习能力对学习兴趣的维度比较研究的结果一致”、“这与先前研究者发现的母语和第一外语领域间的正向关系的结果一致”。

其二,测量工具令人生疑。该文所用“青少年学习兴趣量表”,在前面“学习兴趣的测量”部分没有涉及;用“我在语文/数学/英文课上表现得好”等题目测量“知识”维度,显得不当;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968、.971、.974,过高了;特别是,缺少这个量表对应的参考文献。学业自我概念的测量工具存在同样问题,前面介绍“学业自我概念”时没有提及马什等(2005)编制的“数学自我概念”量表,把“数学”分别简单地替换为“语文”和“英语”是有问题的。“教师支持量表”亦存在同样问题,在前面“教师支持的测量”部分,根本没有介绍这一工具。

其三,研究有唯统计之嫌。例如,“3.2.2学科领域间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分析既复杂,又无趣,近于鸡肋。图10、图11、图14和图16都是何其复杂!然而,不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思考有关变量的关系,仅靠数据统计分析,仅想检验或验证某些理论,是难以得到多少有意义的结果的,从而,也无法提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对策。该文给人的印象就是参照有关理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用统计分析来检验,却又未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其四,行文的规范性较差。一方面,该文的结构存在不当之处,一些内容不宜呈现在论文之中(例如,研究构思),并且,存在虎头蛇尾现象,前面“文献综述”的内容太多,后面“综合讨论”的内容太少;另一方面,该文涉及的研究假设全部出现两次(一次在第二部分,一次在第三部分),把研究方法中同样的内容分别在“研究一”和“研究二”或“研究三”重复呈现。此外,从摘要到附录,每页内容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对上述评语,做出如下解读和说明:

其一,学位论文应当有创新。作为学位论文,应当在相应领域做出真正的贡献,因此,需要有创新性,也就是说,学位论文涉及的工作,不能是简单重复已有研究。创新,对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主要是理论层面的;对于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主要是应用层面的。

学位论文的作者,往往会论证自己选题的新颖性和前沿性,然而,如果论文没有相应领域实质性的参考文献,就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如果作者没有发现一个真正的研究问题,那么,也就没有基础做出创新性的研究,对研究结果的表述,难免出现“这与先前……的结果一致”“这验证了……的研究结果”的句子。我在一篇博文中指出,这类表述等于论文作者失去了主体性,沦为给别人研究做注脚的地步。

其二,测量工具应当有保障。心理学实证论文,分析的是由测量工具获得的数据,如果测量工具没有保障,那么,数据质量也难以有保障,据此分析的结果就愈加不可靠、没有效了。对于现成测量工具,特别是国外编制的测量工具,稍加改造就拿来使用,是有风险的。

通常,心理测量工具的信度问题不大,主要是效度可疑,例如,上述论文测量“知识”的题目,虽然与“知识”相关,但是题目存在歧义,“课上表现得好”,可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得好,也可能反映学生遵守纪律而知识掌握得并不好。特别地,现在的研究发现,一个测量工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过高,比如接近0.98,是有问题的,即相应的题目测试了一个与原来概念有关但不同的结构。

学位论文与测量工具有关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文献综述部分提及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方法部分要用的,从而,使得那些综述变得没有意义,所用的测量工具也失去根基。如果文献综述不涉及作者真正使用的测量工具,很可能造成作者前面所说的概念与测量工具不能对应的问题。

其三,统计分析应当有意义。现在的心理学实证研究,特别是问卷调查,存在明显的唯统计方法倾向,动辄中介分析、调节分析、链式中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分析、有中介的调节分析、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而实际考察的问题并不太重要。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这样做,尚有一定道理,而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也这样做,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因为即使检验了相应的模型,在现实当中也很难甚至无法应用。

实际上,作者进行这类分析,往往并没有真正理解所用方法的原理,更不知道所用方法的威力,只是简单模仿,甚至请别人帮忙进行有关复杂的统计分析。这种现象很可能助长浮躁的学风,让一些研究生做些自己都不好解释的统计结果。

其四,写作行文应当有规范。心理学实证论文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参照那样的格式写作,应当是很省事、很合理的。然而,不少学位论文的作者,往往另创一套,各行其是。这样的学位论文被其他研究生看到了,就照着模仿,从而,一些明显不当的作法就流传开了。例如,文献综述,原本是引言的一部分,却被写成与引言平级,从其他论文中找到相应内容,不管与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有无关系,都堆砌到所谓的文献综述部分,致使一篇学位论文的1/3都是文献综述。当然,许多学位论文这样做,也有另一个原因,即各培养单位对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例如,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3万字。作者的研究内容没有那么多,只好用文献综述来扩充篇幅了。上述论文出现的“文献综述内容太多、综合讨论内容太少”,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前,硕士学位论文在写作行文方面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存在太多文字表述错误,例如,错别字、多字、少字现象比比皆是,给人的印象非常不好,显得作者根本就没通读过自己写的文字材料。当然,也可能是一些研究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就像通过QQ、微信发出消息或回应时那样,随意使用标点符号或干脆不使用标点符号,随意写出文字,通不通顺,都不太在乎。

总之,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往往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生和导师更加关注这些问题,共同努力,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

作者:李宏翰,来源:李宏翰的博客

从学位论文评阅看学位论文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