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生的成长是导师最大的学术成就。不知这是哪位导师的有感而发,但让人感觉好像有点奇怪。学生的成长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学术方面的成长,自然与导师有些关联。如果是其他方面的成长,则可能与导师有关联,也可能与导师没有什么瓜葛。
即使是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成长,与导师有些关联,但这是不是就能肯定为导师的学术成就,这似乎也是要打个问号的。在现实中,有的导师学术成就还不错,但带出来的学生未必出色,平庸者也不在少数。如果根据上述说法,这位导师还能算有学术成就吗?如果导师并不很出色,但学生却搞出了优异的成果,这笔账有多少是可以算在导师身上的?这似乎都是比较复杂,不易回答的问题。
学生的成长不能说跟导师无关,但学生的成长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因素在起作用。导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在于启发。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点拨或者启发对于导师往往是无意的,而对学生却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这也能算是导师的学术成就吗?好像也不太好说。
应该说,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在其学术经历上,会有某些困惑,迷茫,会一时找不到方向。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得到导师有效的点拨,那么有的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后面的发展就可能会有突飞猛进的飞跃。导师的点拨在这里当然重要,但学生自身的悟性也是不能缺少的。导师的水平当然是可以给出较高评价的,但这是不是就等于导师自己的学术成就,总觉得让人不太信服。
我见过一个学习生。他的导师据说在该圈子里甚是有名,但这个学习生过去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跟上导师之后,好像也没觉得自己的导师有多了不得。他会想,是不是导师隐而不露,自己愚钝,没有发现导师的优秀?他也检索过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倒是发现导师是有些文章发表,而论著则一直没有找到。在这些论文里,似乎一般性的论述较多,真正有见地的观点也没看到。后来,这个学生对他的导师是有点失望的。与此同时,他发现另一所学校的老师,也经常发表文章,他读这些文章觉得很生动,也很有创意。他才明白,原来导师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更让他惊异的是,有一次,他跟导师讨论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没成想,过了几个月,在另一次与导师的讨论中,导师讲的一些观点居然是学生几个月前讲过的。学生的观点是他经过一定的思考而领悟出来的。而导师所讲的东西,居然在语言和措辞上都和学生当初讲过的十分雷同,这让学生很有些不知所措。当时,学生还认为,与导师英雄所见略同。后来跟另一位老师提起此事,那老师毫不客气地说,那是你的导师在剽窃你的观点。学生听到这样的话,很是震惊。虽然他的观点没有成文,也没有发表,但居然这样也可以算作剽窃。由此,他对自己导师的人品产生了怀疑。
后来,这个学生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但也做到了教授。这个学生对我说,他是老老实实地在思考问题,思考一点就深入一点。有些想法相对成熟了,就写篇文章。但这些文章能有多大的影响,他根本就没把握。但他保证是他的诚实之作。学生说,他认为,剽窃或者抄袭不光是人品的问题,而且是无能的表现。而他,宁可不要什么名气和虚空的声誉,也不能让人感觉他是无能之辈。
这个学生后来对我说,虽然他不觉得他的导师在学术上和人品上对他有什么帮助,但他仍然认为这个导师对他还是有帮助的。毕竟在有些问题上,导师所了解的情况比他要多,接触的时间要长,至少在这些方面对他都是有帮助的。但他再次强调,他的成长主要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即使遇到一个更好的导师,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空谈。
这也让我想起一些高中名校,经常推出本校的教师做广告,一个常用的字眼就是名校名师。名校固然不假,名师则未必。在优秀的学生云集的学校,老师们用不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学生上课的纪律问题,也用不着花很多时间去解决打架斗殴、早恋和校园霸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非名校的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这些与教学本身关系不大的问题。两相对比,似乎名校的教师在学术上或者教学上就会有更大的成就。其实,如果把这些名校的老师与那些非名校的老师调换一下,所谓名校的教师还能继续成为所谓名师吗?那可就真不一定了。(胡懋仁)
导师的最大的学术成就是学生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