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结构式长摘要的建议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结构式长摘要的建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摘  要 为了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展示度,有效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对科技论文的摘要形式进行研究。比较了结构式长摘要与传统型摘要的区别,分析了采用结构式长摘要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得出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结构式长摘要有利于国内外读者阅读和检索,更容易引起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关注和引用。建议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结构式长摘要,帮助作者丰富和提高摘要信息质量;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满足自身需求、符合国际规范的摘要结构体系,更好地展示中文科技期刊发表的学术成果,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中文科技期刊;结构式长摘要;国际展示度;国际影响力

Suggestions on the extended structured abstract of Chinese-language sci-tech journal

ZHAO Liying,MIAO Xiuzhi,GUO Rong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Chinese-language sci-tech journal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in the worldwide, the abstract form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xtended structured abstract w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bstrac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journal adopted the extended structured abstract was analyzed. It can conclude that the extended   structured abstract, which can make the published paper get more attentions, benefits the search frequency,download frequency and citation rate. It suggests that the extended structured abstract should be adopted in Chinese-language sci-tech journal to enrich and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bstract. To display the academic work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journal paper, the structured abstract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journal and meets the demands of the journal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hould be proposed and adopted.

Keywords  Chinese-language sci-tech journal;extended structured abstract; international promotion;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uthor’s address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50001,Harbin,China

    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科技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提示和引导功能,是读者了解论文内容和创新点的首选途径,也是国内外检索机构数据库实现文献索引和收录论文的依据。摘要是中文科技期刊进行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展示度的重要媒介和窗口。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摘要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共同关注的课题。

1 摘要的分类

传统型摘要(traditional abstract)也叫非结构式摘要(unstructured abstract)或者一段式摘要(one-paragraph abstract),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1],一般150~250个词,采用一段式的写法。具体可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传统型摘要强调突出重点和语言的逻辑性,行文简洁、流畅,尤其适合母语为英语的作者和编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摘要形式。

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又叫更多信息摘要(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是20世纪80年代于西方生物医学领域期刊兴起的一种新型摘要[2]。它将摘要所包含的要素从一段式中提取出来,增加小标题,或用黑体进行强调。结构式摘要形式多样,有简明的四要素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3];有五要素结构式摘要,包括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有综述性论文采用六要素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资料来源、研究选择、资料提取、资料综合、结论[5];有社科类期刊采用六要素结构式摘要,包括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评述[6];还有七要素、八要素等更全面的结构式摘要。

1991年,国内《新乡医学院学报》率先应用四要素结构式摘要[7]。四要素结构式摘要因为简单明了,写作难度小,被广大国内作者接受和掌握。目前,国内科技期刊采用的结构式摘要几乎均为简明的四要素。通常四要素结构式摘要200~300个汉字,300~400个英文实词,见《肿瘤》、《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肺癌杂志》等。

有一些期刊摘要篇幅较长,尤其英文摘要,例如《中华肿瘤杂志》、《中国癌症杂志》要求英文摘要相对具体,600个实词左右[8]。本文定义超过500个汉字(600个英文实词)的结构式摘要为“结构式长摘要”(extended structured abstract)。“结构式长摘要”并不特指篇幅较长的四要素结构式摘要,也可是内容丰富的更多要素的结构式摘要。

2  结构式长摘要与传统型摘要的比较

以《不同预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9]为例,进行两种摘要形式的比较。例1为该文发表时的传统型摘要,例2为该文入选F5000后,写的1000余字结构式长摘要。为了比较更加直观,本文仅列出中文摘要。

         例1  为比较不同预氧化剂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及其机理,在高锰酸钾灭活藻细胞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次氯酸钠与臭氧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臭氧对藻类的灭活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次氯酸钠较易引起铜绿微囊藻细胞萎缩破裂,从而导致细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对藻细胞的灭活动力学常数为(220±3)L·mol-1·s-1,不同初始次氯酸钠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臭氧对于铜绿微囊藻细胞有极强的氧化作用,细胞灭活速率常数达(2655±15) L·mol-1·s-1,能迅速引起藻细胞破裂及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不同初始臭氧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3种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臭氧与次氯酸钠在氧化过程中比高锰酸钾更易引起藻细胞破裂及IOM的释放。

    例2  [目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引发的藻类爆发,藻毒素及藻源有机质(AOM)释放等问题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水厂混凝工艺前的预氧化工艺要求降低藻细胞活性、改善藻细胞混凝沉降性能,避免因藻细胞壁的破裂导致藻毒素等有毒有害有机质释放到水中。因此,本文在高锰酸钾灭活藻细胞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次氯酸钠与臭氧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实验,比较不同预氧化剂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实验在(20±2)℃的室温中进行,反应初始pH 用二氧化碳调节至7.5±0.1。配制一定浓度的氧化剂与藻悬浊液在250 mL的玻璃摇瓶中进行反应,在预定的反应时间点取样,分别测定水中剩余的自由氯(臭氧)浓度和细胞光合活性。藻的光合活性参数采用叶绿素荧光脉冲仪PHYTO-PAM(Walz公司)测定,藻密度采用 UV-765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测定,水中余氯经0.7 μm玻璃纤维膜过滤后采用袖珍式比色计TMII 氯(HACH公司)和DPD自由氯试剂包测定,水中臭氧浓度采用靛蓝比色法测定,预氧化后藻细胞的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Philips公司)测定。[结果]由次氯酸钠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实验可知,游离氯在氧化过程中前100 s内迅速衰减,之后逐渐趋缓。这是由于次氯酸钠的氧化性较强,投入铜绿微囊藻液后迅速与EOM 反应,同时氧化藻细胞。并且次氯酸钠对藻细胞的灭活较好地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84.6~225.7 μmol·L-1初始游离氯浓度下藻细胞灭活速率常数kY均为(220±3) L·mol-1·s-1,表明初始游离氯浓度对kY影响不大。但低浓度下的反应动力学拟合R2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低氧化剂投加量下,细胞壁对游离氯氧化的阻碍导致灭活过程中细胞活性的降低有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从臭氧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实验可得,臭氧在氧化过程中前40 s 内迅速衰减,之后逐渐趋缓。这是由于臭氧有着极强的氧化性,投入铜绿微囊藻液后迅速与EOM反应,同时破坏藻细胞。另外,由于臭氧极不稳定,一加入藻液即迅速降解,故在前 40 s 内氧化剂消耗非常显著。并且臭氧对藻细胞的灭活较好地符合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33.5~60.6 μmol·L-1初始臭氧浓度下细胞灭活速率常数kY均为(2655±15) L·mol-1·s-1,表明初始臭氧浓度对kY影响不大。臭氧灭活藻细胞速率常数是次氯酸钠的近12倍,是高锰酸钾的近137倍。臭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杀灭藻细胞,但极不稳定,对其投加量的控制较难,极易导致胞内有机物(IOM)大量释放。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氧化剂对藻细胞破坏的效果,得出在臭氧和次氯酸钠作用下,藻细胞较易发生萎缩破裂甚至溶解;而藻细胞在高锰酸钾暴露值较低时受氧化剂作用发生团聚、形变,但仍保持其相对完整性,细胞并未发生明显破裂,细胞在高锰酸钾暴露值较高时发生明显破裂甚至溶解,IOM大量释放,这说明高锰酸钾对IOM的释放更可控。[结论]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速率为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但臭氧与次氯酸钠在氧化过程中对胞内有机物的释放可控性较小,易引起藻细胞破裂及胞内有机物的释放;高锰酸钾可通过对其氧化剂暴露值的控制,避免藻细胞壁的破裂导致藻源有机质释放到细胞外进入后续水处理工艺中。


由比较可以看出,结构式长摘要条理分明、层次清晰、信息量大,更易于阅读和查找,方便二次文献的加工整理。作者将论文核心内容抽出,高度概括后,按条目填写,不会漏项,方便读者全面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和创新点。缺点是字数多,占用较多篇幅。

中文科技期刊因为出版语言的限制,更依赖二次文献传播,采用结构式长摘要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文全文缺失造成的被引困难。

3 采用结构式长摘要的中文科技期刊

    目前,采用结构式长摘要的中文科技期刊非常少,多为勇于创新的精品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年起要求英文摘要为扩展的详细长摘要,字符量以20个完整的英文句(约2000个英文字符)为宜。近年来要求中文摘要也为800~1 000字结构式长摘要,英文长摘要内容与中文对应,具体见网站的“长摘要规范与范例”[10]。据《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统计,《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度核心影响因子1.848,核心总被引频次4893,在“土壤学”期刊中排名第1。

   《林业科学》2015年起采用800~1 000字结构式长摘要(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11]。《林业科学》2016年被美国《工程索引》(Ei)、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Scopus数据库给出的评价意见为:该刊虽然为中文期刊,但在Scopus数据库中有很好的引用记录;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阐述,这种结构式摘要极大地提高了其可读性,此外,图和表均以双语呈现,这使国际上的读者都能理解[12]。

   《果树学报》从2012年起采用结构式摘要,要求英文摘要尽可能详细,其中研究论文英文摘要800~1000个字,新品种选育500~600个字[13]。《果树学报》在应用结构式长摘要以后,影响力显著提升,2014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为了提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http://f5000.istic.ac.cn)入选论文采用了1000余字的结构式中英文长摘要[14],助力中国优秀科研成果走向世界。

4 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结构式长摘要的必要性

据《2016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数据显示[15]:中文科技期刊由于语种传播的限制,与英文科技期刊相比,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的竞争力逐年减弱。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整体国际影响力较2015年度有所下降,与英文科技期刊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的中文期刊数逐年减少(2014年80种占比45.7%,2015年69种占比39.4%,2016年56种占比32%),尤以工程技术类中文期刊减少为甚(2014年43种,2015年42种,2016年30种)。中文科技期刊面临国际影响力提升困难的发展困境。

目前,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采用传统的一段式摘要,一般150~250个词。采用结构式摘要的也多为简明的四要素型,极少有创新的摘要形式出现。有些国际期刊使用了更全面的完整型结构式摘要,但中国科技期刊目前还未见这种摘要格式[1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化意识不够。

    中文科技期刊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在立足本土的情况下,应主打“展示窗口牌”[17]。摘要是中文科技期刊进行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展示度的重要媒介和窗口。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结构式长摘要,有利于国内外读者阅读和检索,更容易引起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关注和引用,Scopus数据库明确表示欢迎中文期刊采用结构式英文长摘要。

5 建议

长摘要给作者和编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摘要写作方面,编辑部应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针对每个要素,给出具体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请外籍人士或有相应专业背景的英文编辑严把语言关,保证长摘要的可读性。

中文科技期刊不宜千篇一律地采用四要素结构式摘要,应加强对结构式摘要适用性和要素体系构建原则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论文的信息表达方式,对摘要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探索适合自身特点、满足自身需求、符合国际规范的摘要结构体系,尝试增加一些能够促进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新要素。

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大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应重视摘要的作用,帮助作者丰富和提高摘要信息质量,采用结构式长摘要,更好地展示中文科技期刊发表的学术成果,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6 参考文献

[1]STERN S A.From project to paper[EB/OL].[2017-05-24].http://www.saem.org/docs/research/how_to_write_an_abstract_stern.pdf?sfvrsn=2.

[2]Ad Hoc Working Group for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Medical Literature.A proposal for 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of clinical articles[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87,106(4):598-604.

[3]HartlEy j.Headings in structured abstracts[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98,173(2):178.

[4]HartlEy j.Clarifying the sub-headings of structured abstracts[J].European Science Editing,2007,33(2):41-42.

[5]MULROW C D,THACKER S B,PUGH J A.A proposal for 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of review articles[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88,108(4):613-615.

[6]HARTLEY J.Is it appropriate use structured abstracts in social science journals?[J].Learned Publishing,1997,10(4):313-317.

[7]LIU X L,QIAO H C,PAN B R,et al.Structured abstracts in Chinese biomedical journ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erspective[J].European Science Editing,1993,48:20.

[8]黄文华.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摘要文体结构及写作要求的比较[J].肿瘤,2015,35:1057-1062.

[9]殷娣娣,陆纳新,袁君,等.不同预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5,47(2):74-78.

[10]中英文长摘要规范[EB/OL].[2017-05-24].http://manu30.magtech.com.cn/zwyy/CN/item/downloadFile.jsp?filedisplay=20140612170608.pdf.

[11]《林业科学》投稿须知[EB/OL].[2017-05-24].http://www.linyekexue.net/CN/column/column315.shtml.

[12]Scopus收录《林业科学》[EB/OL].(2016-06-12) [2017-05-24].http://www.csf.org.cn/news/newsdetail.aspx?aid=265479.

[13]《果树学报》投稿须知[J].果树学报,2017,34(2):256.

[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F5000论文遴选方法与过程解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811-817.

[15]王婧,刘志强,张芳英.2016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J].科技与出版,2017(2):34-38.

[16]宋建武,朱静,黄开颜,等.高影响因子国际医学期刊摘要类型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81-184.

[17]董策,陈辉,俞良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之路[J].编辑学报,2017,29(1):76-79.

(发表在《编辑学报》2017,S2)

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结构式长摘要的建议
谢谢您的分享!以后多多分享一些这样的内容。
谢谢您的分享!以后多多分享一些这样的内容。
论坛有你更精彩!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谢谢您的分享!以后多多分享一些这样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