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底,旭月最新研发的铜(Cu2+)、铅(Pb2+)流速传感器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先等等……?铜、铅传感器,市面上不是早就有了吗,检测Cu2+、Pb2+浓度的那种?
这话没毛病!你说的是传统浓度微电极,我们的是『流速』传感器!
铜(Cu2+)、铅(Pb2+)流速传感器,相比传统浓度微电极各有特点。不过,想要研究更加深入,还是少不了『流速』传感器。
铜(Cu2+)、铅(Pb2+)流速传感器可以在不接触样品的情况下,实时检测活体生物细胞、组织、器官与内/外环境间,Cu2+、Pb2+交换的量及其变化情况。
非损伤微测技术相比传统微电极的优势
作为这一研究方向的学者,如果你多犹豫1秒,我将以重金属镉(Cd2+)流速传感器的案例告诉你,你将会失去多么大的科研先机!
再等等……先机好像已经失去一点点了,因为已经有人用铜(Cu2+)、铅(Pb2+)流速传感器发SCI文章了,好在暂时只发现了一篇。
自旭月Cd2+流速传感器商业化后,目前已发表38篇SCI文章,累积影响因子150.4。对于已经在植物领域五大学术期刊(PP、PJ、PC、MP、NP)发文数量,占据2个第一3个第二的中国植物科研界来说,这当然不算什么。
但是,当我们挑出这38篇中最先发表的10篇SCI文章,统计引用次数时,结果惊呆了。它们的平均引用次数达到了47.6次,平均发表年限为5年,换算为“影响因子”,接近于10!相比于这10篇文章真实的平均影响因子4.0175,足以看出当年占得Cd2+流速传感器先机的研究者们,获得了多么大的科研回报!
利用旭月Cd2+传感器最先发表的10篇SCI文章
这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文章为94次(Physiol Plantarum, 2011, 143:50 - 63.),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中国林科院)的罗志斌教授课题组发表的。
还在等什么呢!?第一篇Cu2+、Pb2+流速文章都已经发表了!联系我们,抓住科研先机。
旭月版权所有,转载注明出处.
重大科研先机:铜Cu、铅Pb『流速』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