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诺奖得主推荐信重要,还是NSC论文重要

摘要: 最近我在朋友圈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方舟子质疑某教授把刊登在Nature、Science上的读者来信当成自己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是“知识分子”刊登的关于诺奖得主兰迪· ...
最近我在朋友圈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方舟子质疑某教授把刊登在Nature、Science上的读者来信当成自己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是“知识分子”刊登的关于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的专访。这两篇文章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国内的学问人,一个是国际学术大咖,对待学问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下面是兰迪·谢克曼专访文章的链接。

诺奖得主:以期刊影响因子论英雄是“懒人做法” |专访

最近一年,我每一个礼拜都能够收到Nature期刊。说实话,我自己知道Nature期刊的地位,但是,里面绝大部分学术论文我都是看不懂的。所以,对于学术论文,我绝大部分都是看看里面的标题,偶尔发现一些中国人的名字,就有兴趣查查这帮人现在在哪里工作。当然,或许某一个月也能够看到一篇和材料科学相关的论文,也会抽空仔细阅读一下。相对于学术论文而言,我个人对里面的新闻和职场介绍比较有兴趣。里面很多故事都值得年轻人看一看,当然,感觉他们就是针对年轻人职场发展而写的。比如之前一期,写到刚刚上任的PI如何处理组里面的博士生和博士后问题,如何开除那些不合格的人员,而不影响课题组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写到大学对于博士生培养的保护问题。很多大学博士生第一年不好好干,指导老师可以痛快地将他开除,然而,如果他通过了第一年的考核,以后再想开除他就需要非常麻烦的手续。说句大实话,Nature期刊,对于我而言,绝大部分情况他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教育读物,而不是学术刊物。里面很多非学术性论文,确实有独到的见解,相反绝大部分学术论文是想看懂但看不懂。然而,国内大学管理人员,我估摸着绝大部分人没有见过Nature期刊,对里面内容知之甚少,以为只要是Nature上面刊登的都是“顶级”学术成果,这就让人哭笑不得。Nature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项之外,还有很多广告,期刊广告、招聘广告,最近经常看到国内大学的招聘广告,整幅整幅的那种,很是气派。我觉得最容易上Nature的方法,就是去上面打招聘广告,有钱就可以任性^:^。

相对于NSC在中国获得的成功,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教授则表达出他自己的抗议,他在获得诺贝尔奖那一刻开始,便表示,他的课题组今后不再向NSC三个期刊投稿。在看完上面那篇关于谢克曼教授专访的文章,虽然他的领域和我相隔几条银河系,但真的像遇到了久违的知音,句句话说入我的心坎,回味无穷。就这篇专访而言,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1)学术评价靠影响因子是懒人做法。谢克曼教授给出美国做法是由“委员会”决定。在国内,这些年职称评定确实比较乱,一方面,要求比较乱。某些学校年年修改“门槛”,似乎从来没有做过一个长期的规划。另一方面,评审也比较乱。现在国内的高校职称权利下放,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职称权利下放之后,二级单位“领导”的权重就变得无穷大,有很多时候是,领导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不想让谁上可能连上报机会都没有。当然,国内职称评定也有一个的“委员会”,但是我记得某人想评教授,他的导师(权威人事)帮忙给每一个人打电话,可想而知,委员会的工作受到的干扰会非常大的。

我个人觉得学术评价在委员会的基础上,应该有一个同行评价推荐信。这种方法在澳大利亚、英国的大学是比较流行的。如果一个人想申请一个高级别的职位,必须自己联系三位国际同行专家(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帮助写推荐信。这三个人中,只能有一个是本校的教授。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评审过程中,简介地进行了真正的“同行评价”。一方面,在国外大学,绝大部分教授不会轻易地、无原则地去说一个人特别好,即使他们私下关系还是很好。另一方面,既然他能够找来几位国际教授的推荐信,说明这个人已经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我相信一点,谁也不会帮助一个完全不知道的人写推荐信。

2)跟着国籍学者做研究。我个人觉得“跟风”式研究可能与目前的考核、效绩机制有很大关系。通常情况下,“跟着”国籍学者的研究思路,改变其中的一些研究材料,能够很快地做出一些结果,并发表在较好的期刊上。这种研究思路,其实不只是中国特色,在澳大利亚也有。有人开玩笑的地说,第一个发现的人发Nature,马上跟着做,就能够发一个AdvMater之类的期刊,如果稍微晚一点点跟着进去做,也能够发一大堆SCI期刊论文。由于国内考核年年有,人们年年要出新成果,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跟着国际牛人做,人家吃肉,他跟着喝汤。

谢克曼教授认为政府应该做的是建立一种机制,让最优秀、最聪明、最具创造性的人才拥有自由和资源,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给他们更多空间,然后在几年后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估。个人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实用,值得采纳。大学教授,应该给他们弹性一点的考核机制。我的一个朋友(金属材料领域)告诉我,他们发了一篇PNAS,论文内容前前后后修改了三年多。如果考核要求紧,他们可能是做完一部分内容就发表到一个期刊,再做一部分结果又发一篇论文,最后前前后后,为了应付考核,发了好几篇普通的SCI论文。

3)诺奖得主推荐信重要还是NSC论文重要。能够在NSC发论文,至少说明一点,他们做的领域比较前沿,他们的课题组实力比较强。而诺奖得主推荐信,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拿到,这些人的资历已经到顶峰,一般情况下,他们认可的还是比较可靠的,他们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谢克曼教授介绍他的实验室有一对来自上海的年轻夫妻搭档,现在已经发表了3篇eLife文章。谢克曼教授确定他的成果绝对可以在CNS上发表,但是自己不允许。谢克曼教授认为他有实力当选“青年千人”,但他在上海的导师却说如果他没有在NSC上发表文章,就会很难入选。虽然不知道这为青年才俊是否已经入选青年千人,但是,这里有一个疑问,诺奖得主的推荐信重要,还是NSC论文更重要?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诺奖得主推荐信应该更加重要一些。虽然NSC论文是硬通货,但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最有影响力的成果都发表在NSC期刊上,去年物理界最有影响力的成果无疑是引力波的发现,这个成果已经获得了好几个国际大奖,说不定哪年就是诺奖。然而,他们的论文是发表在PRL期刊上。PRL当然是物理学界最有名的专业期刊。相反,诺奖得主如果对一个人的工作非常了解,知道这个人做的工作的意义,即使发表在一般期刊上,也应该是有影响力的成果。话说生命科学界,屠奶奶的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现在看来,影响力应该是高于NSC的。


作者:
喻海良



诺奖得主推荐信重要,还是NSC论文重要
最后一句总结,推荐大家花时间,精读上面文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精读、精读、一定要精读。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