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每篇“烂”博士论文背后都有个“烂”导师

摘要: 博士论文能够顺利在学校通过,说明某些导师极不负责任。除了学生,更该批评的是导师。最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博客吐槽他审读过的一篇博士论文,并贴出部分论文 ...
博士论文能够顺利在学校通过,说明某些导师极不负责任。除了学生,更该批评的是导师。

最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博客吐槽他审读过的一篇博士论文,并贴出部分论文内容,并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写道,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为什么说这篇论文差呢?这是一篇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博士论文,陈吉德以一个小标题为例:“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陈吉德指出,此标题不仅长而不当,而且出现了多个明显语法错误。这只是一个例子,此外他还提出十二条评审意见,涉及文不对题、逻辑有问题、拼贴痕迹严重等多个方面。

学位论文是抽查、盲审的,陈吉德并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他表示,这样的博士论文能够顺利在学校通过,说明某些学校的博士培养已经差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除了学生,他更想批评的是导师。不夸张地说,每篇“烂”博士论文背后都有个“烂”导师。

我对高校的体制略有了解。前两天,我正好参加某高校传媒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评审工作。总体来说,该校的学生素质都相当不错,但也有个别不理想的。其中一个只采访了两三组对象。里面最详尽的一篇采访,配了几张图。有老师马上提问:你是不是没有去现场采访?该生只好承认,他进行的只是电话采访。

我举的这个例子说明,指导论文的导师,哪怕只是看一遍论文,对学生做了多少工作,也会一目了然。在陈吉德所举的这个例子中,这位作者连中学生都应该做到的“文从字顺”都没能达到。这样的论文,是不应该判及格的。而对这些明显纰漏视而不见的博导,大概是连扫视一眼论文都没做到,更不必说指导了,难免有渎职之嫌。

目前,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4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博士生教育大国美国却只有253所。博士招生急速膨胀,而可以充当导师的高水平、负责任的学术顶尖人才却不可能迅速增加,博士的质量已无可避免地下降了。

我经常上学术期刊网查找论文内容,感觉很多文科的论文差到令人发指,以汉代历史为例,大量论文还停留在“如何评价汉武帝”“浅论刘邦的治国思想”“汉文帝的孝顺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阶段;可以用“低智”来形容。虽然这跟博士论文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大量都浅肤到这种水平的论文都能发表,很难指望博士生的论文就能忽然登上一个巅峰。



每篇“烂”博士论文背后都有个“烂”导师
当然,这个问题也并非没有人意识到。我以前就读的中文系,这几年读博士就以难毕业出名。每一年延期毕业的博士生的比例都很高,论文不理想就一年一年地修改,修改到导师满意为止,才能拿到学位。不好说这一定是种完美的方式,但至少,它对论文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术负责。

□侯虹斌(专栏作家)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这个导师所指要再广泛一些,求学的路上更多是自我修行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