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中国数字通信开拓者”吴佑寿院士逝世

摘要: 图片来自中国工程院官网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电子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原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 ...

图片来自中国工程院官网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电子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原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电子工程系原系主任吴佑寿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14日凌晨5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讣告】

吴佑寿院士是我国数字通信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负责研制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国内第一台TJ——82图像计算机,为我国通信与信息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物资料

吴佑寿先生祖籍广东潮州,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曼谷一个华侨商人家庭,1939年去香港就读中学。日军侵华期间,港九沦陷,他报国之心弥切,返回内地。1944年,他辗转周折,考入西南联大电机系,并于抗战胜利后随清华大学返迁北平。1948年9月,吴佑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他放弃出国深造机会,留校工作,为清华奉献终生。

1950年代,清华大学建立无线电工程系,吴佑寿全面负责并参与相关学科的创建工作。他率领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科研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实现了中国数字通信进程中一次次创新:1958年研制成中国第一部话音数字化终端;1960年代研制的SCA型数传设备用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监测系统;1978研制的32/120路全固态微波数字电话接力系统,用于卫星通信等系统;1980年代初研制成功1000万次/秒图象计算机;1990年代在国内外首次实现能识别6763个印刷汉字的实验系统,随后解决了印刷汉字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问题;21世纪初研制成的我国强制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MB-T为创立数字电视传输“中国标准”奠定基础。在吴佑寿先生和众多清华电子人的不懈努力下,清华的通信工程学科数十年来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众多科研成果达到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吴佑寿先生在数十年执教生涯中,为我国信息化事业培养了众多的接班人和后来的领军人,为探索了我国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1985年至1989年,吴佑寿担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他积极鼓励博士生破除“跟踪、仿制”的“懒汉思想”,要敢于创新,面向国家发展的需求进行技术攻关。

我国数字通信的发展过程,从学习、模仿,到摸索、创新,直至今天在无线通信、数字电视、卫星及空间通信、光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都相继有了“中国成果”、“中国标准”,这是以吴佑寿先生为代表的科研人员不断求索的过程。吴佑寿先生曾说过:“尽管我是在国外出生长大的,但也想尽力报效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是中国’,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一直留了下来。”


“中国数字通信开拓者”吴佑寿院士逝世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