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学术搜索

New Phytol:葡萄牙学者菌根化过程中的pH信号转导机制(第24期)|imOmics精华速递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晓木虫»生物综合»New Phytol:葡萄牙学者菌根化过程中的pH信号转导机制(第24期)|imOmics精华速递

New Phytol:葡萄牙学者菌根化过程中的pH信号转导机制(第24期)|imOmics精华速递

xuyue_2017 发表于 2017-7-6 17:41  
查看: 101797|回复: 5|


菌根化过程中的pH信号转导机制



扫码识别下载全文
NISC文献编号:F2009-001

菌根化是一种典型的宿主植物-真菌共生互作,尽管有大量的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清楚地表明真菌菌根可以增大宿主植物根部吸收面积、合成并向土壤释放有机化合物及菌体外酶以固定营养成分、调控宿主植物根部参与跨膜营养物质转运的蛋白,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New Phytologist
报道了葡萄牙研究人员Feijó等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离子流在菌根生长过程中作用的成果。他们检测了豆马勃属真菌(ECM)侵染后及未经侵染处理的桉树根部H+Ca2+及阴离子A-(以Cl-代替)的离子流。同时,他们利用特异性抑制剂矾酸盐、钆及4,4-二异硫氰2,2-二磺酸芪(DIDS)分别抑制质子泵、钙离子通道、氯离子转运通道,并再次分别检测了上述三种离子流。结果发现,真菌侵染主要作用于根部伸长区,离子运动及根围酸化能力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而且离子流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连续波长光谱分析表明,ECM根部H+A-离子流的变化周期较未经侵染的长,而ECM根部的Ca2+振荡则完全消失。

根据上述结果,
Feijó等通过构建模型解释植物养分吸收及生长加速是通过侵染真菌介导,依赖pH的变化,而且ECM营养的主要供应是植物的根,发现Ca2+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为揭开植物-真菌共生互作提供了证据和模型。


注:SIET、MIFE、SVET、SPET等技术名称,已经统一为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中文名“非损伤微测技术”,简称NMT。
旭月版权所有,转载注明出处.


New Phytol:葡萄牙学者菌根化过程中的pH信号转导机制(第24期)|imOmics精华速递
Amor子夜 发表于 2018-6-21 17:42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qianglei 发表于 2018-6-21 17:42  
这篇文章不错,我可以收藏吗,楼主大人
huyuyao123 发表于 2018-6-21 17:42  
楼主,这是您写的吗?
窗边的小豆豆 发表于 2018-6-21 17:42  
论坛有你更精彩!
账号N次被占用 发表于 2018-6-21 17:42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Copyright © 2014-2023 E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晓木虫 保留所有权利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280号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9032535号-4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优质科研网站 | 优秀信息互联网站

     © 2014-2023 晓木虫 版权所有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京作登字-2019-F-01042692      晓木虫® 小木虫®第4176426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