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镉转运能力决定可食用部分镉含量

扫码下载文献全文
NISC文献编号:C2015-002
华中农业大学胡承孝教授,以两个品种的油菜作为研究材料,利用生理以及遗传学实验手段,研究了包括Cd在油菜植株内的吸收及转运等过程。
研究发现,L351品种同L388品种相比,前者地上部分的Cd积累更多,而根部恰好反之。研究者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检测了样品根部根毛区域的Cd2+流速。结果显示,L351根部吸收Cd2+的速率同L388相比,并无优势。反而是L388根部吸收Cd2+的速率比L351高出68%。
研究同时使用了Cd浓度检测技术,观察了油菜样品根部Cd的吸收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L351木质部转运Cd的能力要明显强于L388。正是由于L351较强的Cd转运能力,才致使地上部分Cd含量高于根部吸收Cd2+能力更强的L388。此外,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油菜根部吸收Cd的能力同IRT1相关,而木质部转运Cd的能力则是由HMA2以及HMA4决定的。 至此,研究表明油菜地上部分的Cd含量与根部吸收Cd的能力并无直接联系,而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木质部的Cd转运能力。
注:SIET、MIFE、SVET、SPET等技术名称,已经统一为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中文名“非损伤微测技术”,简称
NMT。
Chemosphere:华中农大胡承孝组作物镉转运能力决定可食用部分镉含量(第17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