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中医历史上存在多种辨证方法吗?

摘要: 编者按: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方法和技法问题,也是中医文化的哲学问题,思想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朱文锋先生说:“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经络辨证、六经辨 ...
编者按: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方法和技法问题,也是中医文化的哲学问题,思想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
朱文锋先生说:“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种辨证归类方法。此外,还有辨标本、顺逆,辨体型气质,以及方剂辨证、五行辨证等提法……这些辨证方法……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有的学者认为:“临床医生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论修养、临床特长,以及对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程度来决定其运用某种辨证方法诊治某类疾病……这样就给临床病例的讨论、科研方案的设计、疗效成果的评价,以及医疗纠纷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认为,上述说法不足为训。朱先生在另一文章中说,“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其内容虽然早已存在,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正式编入《中医诊断学》教材”。这一说法无意中道出实情:历史上并无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有的只是关于病因的学说、关于气血津液的学说。是现代中医学者在编写教科书时,才在“病因”后面加上“辨证”,在“气血津液”后面加上“辨证”,而成为两种辨证方法。
实际上,病因也好,气血津液也好,乃至脏腑经络,都是古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一种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对患者的病理状态自能辨识,进而论治。或许其论述是散在的,不成系统的,但医家内心的思维方式未必是割裂的。而恰恰是现代学者条块分割,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各种辨证方法,又未能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基础性的辨证方法,以致各种辨证方法林立,故其弊不在古人,而在今人。
至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其本质与前述所谓的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并不相同。这三种辨证方法是带有辨病性质的,是古人对某些病症基于临床的一种认识和归纳。当然,前人说“六经钤百病”,六经辨证可用于杂病辨治。引申意义的六经辨证确实可以成为一种辨证方法,但教材仍是从原意上来讲授六经辨证的。
总之,一般认为中医辨证方法有八种,实际上有三种是带有辨病性质的,不具有普适性;而另五种所谓的辨证方法,有的在历史上也并不存在,而且其真实的运用情况也未必如现代学者所论的那样因个人喜好与经验而随意应用。下面对五种辨证方法之一的八纲辨证再作分析。
本文节选自《中医思想者第二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由王军礼(微信号wangjunwx)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历史上存在多种辨证方法吗?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