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做好科研,你的朋友圈很重要

摘要: 写在前面的话:近期一个QQ群友问我,群主似乎好久没见你在网上发博文了,细细回想这段空档期竟是长达10个月,着实惭愧。不是说科研的生活中缺少了可以值得记录的文字,而是 ...
写在前面的话:近期一个QQ群友问我,群主似乎好久没见你在网上发博文了,细细回想这段空档期竟是长达10个月,着实惭愧。不是说科研的生活中缺少了可以值得记录的文字,而是自己总拿着做实验很忙,想创新点很烦当做一次次逃避静静写些文字反思自己、反思生活的借口,所以那些在科研生活中的些许感悟就在这些借口中不断地被遗忘的记忆埋没。虽说在QQ群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相互科研交流氛围,自己也坚持每天给大家推送一段励志话语,每次也有不少群友进行互动的,跟帖回复自己一些经历的,也有较多时候那段话被孤零零的放着,渐渐的淹没在话题讨论中,也曾想过我们这些科研的小人物的这些平凡经历能对其他人产生多大的影响呢,但是至少有一个观众在观看你的演出,你就应当毫不打折扣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的习惯就要坚持,有些正能量就要传播!
做好科研,你的朋友圈很重要
近期有幸去昆明参加了为期3天的第五届IWA膜技术国际会议,会议上出席了包括美国耶鲁大学Elimelech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Tai-Shung Chung院士、韩国首尔大学Chung-Hak Lee院士等膜分离与应用领域内的大牛。聆听他们的学术报告确实对自己当下和未来的研究非常有启发,他们的研究无一不是领域中最新的东西,即使在工业转化方面也是做得非常超前,他们对研究的问题直击要害,在做研究的方法和态度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不是我所说的重点,我只是越发的觉得现在的国际会议或是小规模的workshop更像是朋友圈的互动,而广泛且稳健的朋友圈对我们做好科研非常的重要。
当然,这个命题也许对于久经科研沙场的前辈们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然而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手仍然需要一些经历去深刻的感悟,我也只是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研究生到博士以来,确实也参与了许多的学术讲座、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一些大型的环保类展会,也有幸作为主要参与者负责了一些workshop的组织和筹办工作,而这些往往是构建自己科研朋友圈的必要途径。
(1)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相对比较频繁,信息更新速度比较快,需要我们常常关注一下学院或学校相关网站上的通知。如何筛选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最终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兴趣。比如,在膜材料改性及应用领域,其也是一个化工、环境、材料的交叉学科,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有偏向的听一些高分子化学、材料制备与分析、MBR应用等方面讲座,当然可以延伸一些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讲座。有些时候往往是在听其他不同领域时的学术讲座时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如擅长合成纳米材料的人,其可能不知道如何这种纳米材料可以应用到膜材料上面,那么此时你就可以着手查看一下文献,看看是否有相关的报道。如果你可以在会议之前对报告人有相关文献有充分了解,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更快的捕捉到对方的研究创新点,同时可以在讲座过程或是讲座结束后进行更为深刻的交流。
(2)学术会议
每个研究领域,几乎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会议。这就需要你根据会议主旨和自己研究内容、时间进行提前投稿或是准备个人报告或是海报。如果有机会你拿到了做个人报告的机会,一定要反复的推演自己的学术报告内容,最起码来说应当不能出现明显的错误,同时优秀的口语发挥会更帮助你吸引更多的眼球,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研究内容必须足够的创新。当然一般的像我们这样研究背景不是非常突出的在读研究生,只能获得一个poster展示的机会,此时就要抓住在会场的时间多多进行交流,对于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尝试在就餐的时间或是转场期间进行适当的交流,并交换名片,争取能够会议结束后给对方发一个邮件。其实,当我们参与一些领域内的会议时,就会发现其实这个圈子也比较小,翻过来覆过去就是那些人,如果第一次见了是有印象,第二次交流了一些,下一次再见面时慢慢的就可能成为一个朋友。如果这个过程中,导师能够带领你参与这些会议,并引荐一下他的朋友圈,这样就可以让你更快的接触到领域中的牛人,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国际会议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要成为你朋友圈的一员,还需要看后续的接洽和潜在的合作。
(3)大型企业展会
参与企业的展会,会让你接触到已经成型的工业化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高校往往作为技术的研发中心,企业作为技术的应用中心,两者之间相互对接往往是共赢的。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研究人员的交流,获取最新研究方面的信息,并考虑可能的工业化产品;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更好的定位自己的研究思路,或者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至于偏离实际太远。比如在净水器的行业中,在遇到很多的做进水器中小型的企业,他们似乎只是在做净水器的外观和智能控制段的优化,而不是净水工艺的革新或是净水器单元的优化。因此,对于科技之间的良性供需关系也可以促进新的科研朋友圈的形成,有些时候企业的需求也会促进产生较好的科研想法。
(4)科研社区和学术交流平台
我们做研究不能够埋头只去做研究,也要学会去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借助一些新型的科研社区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去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非常有必要,这样不单单可以增加自己的学术知名度还可以促进更广泛的朋友圈的形成。认识一些老师,做学术真的是非常好,但就是知名度不够,主要体现知道其人但不是非常精准的说出其在做什或者只是局部区域的名人,仔细想来我们国内做研究的老师很多是没有自己个人的研究主页,当然学校或是学院的官方会给出一些简介,但这些简介有些事长时间不更新,很多都是停留在很多年前的成果。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知名度,可以适当的借助类似linkin, research gate,谷歌学术等科研人聚集的平台来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此外,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对有些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的获知,竟然很多是通过一些微信公众账号的推送了解的,经过适当的润色,一篇枯燥的科技论文往往变得图文并茂,且还有一些辅助的视频,不单单给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立体多角度的宣传,更是为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对于新的事物,我们不应当去回避,应当主动去了解它,并能为我所用。
最后,我想说科研朋友圈的价值不仅仅是为我们收获了良师益友,更是收获了成功的机遇。当下一次参与讲座或是学术会议,或是其他,一定不要做一个角落里默默听讲座的人,我们应当大胆的走出去,参与到一些学术讨论中。很多的学术大牛真的非常平易近人,而不是那么想象的那么严肃,他们很乐意回答你的一些问题,及时有些问题看似非常的简单。有些时候,我也常再想,我们应当庆幸我们是一个科研的菜鸟,领域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前辈,可以无所顾忌的咨询一些问题,这些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我们在学术道路上的进步和成长。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我想文学创作如此,科研亦如此。(于振江)

做好科研,你的朋友圈很重要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受教了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