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跳转到指定楼层

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对构建科技成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沈  律


摘  要:科技成果的创新度与其科研成果引用率和科技成果重复率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科技成果引用率越大,其创新度越大,引用率越小,其创新度越小;科技成果重复率越大,其创新度越小,重复性越小,其创新度越大。任何一位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一定会有一个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和另一个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问题。也就是一方面会出现他引用别人的论文数;另一方面会出现人们对他的文章引用数。其论文的创新度主要取决于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衡,我们将这叫作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根据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理论,我们提出科技创新度定律。就是科技成果创新度与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成正比与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成反比。这样我们根据这个定律所确定的比值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即科技创新因子与科技创新指数。并用它们评价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创新程度。

关键词:科技创新;均衡理论;重复率;引用率;科技创新因子;科技创新指数;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of S&T innovation and its applied research

- Preliminary study on establishment the innovation evaluationindex system of S&T

SHEN lu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degree of S&T achievement and its theachievements of S&T achievements citedrate & repetition rate has a certainrelation,namely S&T achievement citation rate isgreater ,its the degree of innovation is greater .S&T achievementrepetition rate is bigger, its the innovation degree is smaller,any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s paper was published, there must bea S&T achievements repetition rate andanother S&T achievement citation rate problem. is the handwill appear cites,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ill be people in his articlereference number .innovation of the thesis mainly depends on the twoaspects interact to form an equilibrium, we will it iscalled S&T innovation.a general equilibrium.according to the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we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onof S&T innovation law. it is the achievementof S&T innovation and citation rate is proportional andS&Trepetition rat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so weaccording to determined the ratio of the law can create a new index system,namely the innovation factor and S&T innovation index..and withevaluation S&T achievement innovation degreeof S&T personnel

Keyword:S&T innovate;equilibrium theory;citation rate;repetitionrate;S&T innovation factor;S&T innovation index;database

科技创新现象是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智力劳动现象。因此,科技人员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都可以看成是科技创新工作成果。对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的评价一直是科学计量学界的研究重点。过去人们对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的评价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研究,并为此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定量的角度评价科技创新还只是近几十年随着科学计量学的兴起而开始的事情。现在人们对科技创新评价的计量分析主要是从科技成果的引用率上进行探讨,并形成了多种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我们认为,这些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科技成果创新的实际程度,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并寻找更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评价目的。研究表明,科技成果的创新度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和科技成果引用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现象入手研究科技创新问题,尽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难的科研工作,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能更全面的把握科技创新全过程。因此,我们认为从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现象入手,揭示科技创新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问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只有沿着这个方向认识下去,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科学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我们认为,任何一位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一定会有一个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和另一个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问题。也就是一方面会出现他引用别人的论文数;另一方面会出现人们对他的文章引用数。其论文的创新度主要取决于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后形成一个均衡,我们将这叫作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根据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理论,我们提出科技创新度定律,就是科技成果创新度与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成正比与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成反比。这样我们根据这个定律所确定的比值就可以创建新的科学计量学指标,即“科技创新因子(S&T innovation factor,STIF)”与“科技创新指数(S&T innovation index,STII)”,并用它们来评价科研人员工作的创新程度。科技创新度的大小是衡量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科技价值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的创新度主要取决于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引用率大小与重复率大小。我们认为,这两方面的对应指标是判断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2.评价科技创新的两大重要指标体系
2.1.科技成果重复率
2.1.1.科技成果重复率定义
我们知道,科技人员在从事于科研活动的一开始就要进行科研立项,为了了解该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管理部门都要对其科研课题进行检索,了解其研究工作开展之前有多少相同的和相类似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成果。并就此对其科研项目的创新性进行评估。如果通过检索发现其研究项目重复率大,就说明其科研项目创新度小,反之则创新度大。创新度大就给予资助,创新度小就不给予资助。或者科技人员写论文时,要参考前人的工作,就会形成参考文献(引他率)。科技成果重复率的确定,就是根据这一做法对某位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重复研究的情况进行检索,看看有多少与其科技成果内容一致和类似的研究成果。或通过相同或相似研究成果的数量统计,了解其科研成果的重复率。如果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成果多,就说明其重复率大,如果少,就说明重复率小。因此,所谓科技成果重复率就是通过对某位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发表之前的一定时间年限里其它科技人员发表的相同或相似科技成果数量的统计,并确定相同或相似科技成果数量的变化率。根据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的多少就可以了解某位科技人员某项科技成果的创新程度。因此,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的确定对评价科技成果的创新度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计量学指标。
2.1.2.科技成果重复率定理
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创新度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科技成果重复率越大,其科技创新度越低,科技成果重复率越小,其科技创新度越大;科技创新度与检索出的重复科技成果数(参考文献统计)表现出如下曲线(图1所示)。科技创新度与重复科技成果数之间表现出来的这种普遍规律现象,我们称之谓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定理。
图1:科技创新度与重复科技成果数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以纵轴OP表示科技成果的创新度,横轴OQ表示检索出的重复科技成果数(参考文献统计),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DD就是按照不同科技创新度下相对应的重复科技成果数(参考文献统计)而描绘出来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都表示在不同创新度状态下的重复科技成果数。例如,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上的E点就是表示,当科技成果的创新度为Pe时,重复科技成果数为Qe。
2.2.科技成果引用率
2.2.1.科技成果引用率定义
我们知道,为了了解某位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创新度、影响度的大小,通常可以采取检索的方式,看看他的科技成果被别人引用的情况。引用的越多说明其科技成果越有创新,越有科技价值,反之则没有创新,没有科技价值。如果有价值就支持他进一步研究,如果没有价值就减少或取消对其科研工作的资助。科技成果引用率的确定,就是根据这一做法对科学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引用的情况进行检索,看看有多少其它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引用了它的内容。通过引用科技成果数量的统计,就可以了解其科技成果的引用率。如果引用的科技文献越多,就说明其引用率越大,如果引用的科技文献越少,就说明引用率越小。科技成果引用率的确定,就是通过对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发表之后的一定时间年限里其它科技人咒引用他的科技成果数量的统计,了解其科技成果被引用的程度。用科技成果被引用的数量变化情况来确定某位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的影响度大小、创新性强弱是衡量其科技成果创新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所谓科技成果引用率是指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发表后,通过检索,其在一定的时间年限里被其它学者发表科技成果所引用的成果数的变化率。也可以说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是指在不同的创新度下所对应的与某项科技成果相关的引用科技成果数量的变化率。科技成果引用率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这位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发表后的影响程度,也反映了这位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创新度大小。因此,其无疑也是确定科技成果创新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计量学指标。
2.2.2.科技成果引用率定理
科技创新度与科技人员所发表科技成果引用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为科技成果引用率越大,其科技成果的创新度越大,其科技成果引用率越低,其科技成果的创新度越小。科技成果创新度与检索出的引用科技成果数之间表现出如下曲线(图2所示)。科技创新度与引用科技成果数之间表现出来的这种普遍规律现象,我们称之谓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定理。
    图2:科技创新度与引用科技成果数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纵轴OP表示科技成果创新度,横轴OQ表示科技成果引用数。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SS就是根据在每一创新度下相应的引用科技成果数而描绘出来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表示在这一创新度上的引用科技成果的数量。例如,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上的E点就是表示,当科技创新度为Pe时,引用科技成果的数量为Qe。
3.科技创新一般均衡均衡规律
3.1.科技创新均衡的定义
科技创新均衡是一种科技成果重复率与科技成果引用率之间相一致时的科技创新度。用图形来表示就是这一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与这一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相交之点的科技创新度。如图3所示。在图中,纵轴OP表示科技创新度,横轴OQ表示重复科技成果的数量和引用科技成果的数量。曲线DD代表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曲线SS代表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与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的相交点E就是均衡点。E点所确定的科技创新度Pe就是该科技成果的均衡科技创新度。而E点所确定的科技成果数量Qe就是该科技成果达到均衡状态的均衡科技成果数。因此,E这个均衡点既确定了均衡科技创新度,也确定了均衡科技成果数。
                 
图3: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曲线示意图
3.2.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规律
科技创新均衡是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和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的相互作用及科技创新度本身的波动而形成的。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科技创新度过高的情形(如图4所示)。如果科技创新度过高,其科技成果引用率就会增加,而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则会减少。科技成果重复数量就会少于科技成果引用数量。出现引用率大于重复率。这样该项研究工作就会获得进一步支持。但是,随着后继者的不断引用,后继者的同类科技研究项目和科技成果数将会增加,随之科技成果重复率就会不断上升,这样就必然导致同类研究的科技创新度下降,最后降至一个新的均衡状态。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过低的情形(如图4所示)。当科技创新度过低时,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就会增加,而其科技成果引用率则会减少。科技成果引用数量就会少于科技成果重复数量,出现重复率大于引用率。这样该项研究工作就得不到进一步的资助。因此,此类创新度低的研究项目就会被自然淘汰。更新的、更具有创新性的科研项目就会产生出来,从而促进其创新度不断上升,最后升至一个新的均衡状态。
从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无论是科技创新度过高的情况,还是科技创新度过低的情况,都有动力导致科技创新度趋向新的均衡。因此,科技创新度的一般均衡过程的形成是具有其内在必然规律的,这种内在必然规律我们称之谓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规律。
如图4所示,纵轴OP表示科技创新度的大小,横轴OQ表示重复科技成果数或引用科技成果数的多少。DD'和SS' 分别是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和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
图4:  均衡科技创新度的形成示意图
第一种情形是:当科技创新度为P1时,科技成果的引用数为Q1,而科技成果的重复数为Q2,形成科技成果引用率大于科技成果重复率。即OQ1>OQ2。因此,从均衡理论上讲,这必然导致科技创新度下降的压力增大。(如由P1下降到Pe)促使科技成果的重复率数量和科技成果的引用率数量趋向均衡以及其科技创新度趋向均衡点E。形成均衡科技创新度Pe和均衡科技成果数量Qe。
第二种情形是:当科技创新度为P2时,科技成果的重复数为Q3,而科技成果的引用数为Q4,形成科技成果重复率大于科技成果引用率。即OQ3>OQ4。因此,从均衡理论上讲,这必然导致科技创新度上升的压力增大。(如由P2上升到Pe)促使科技成果的引用率数量和科技成果的重复率数量趋向均衡以及其科技创新度趋向均衡点E;形成均衡科技创新度Pe和均衡科技成果数量Qe。
根据以上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曲线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从一般均衡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E点以上部位的科研成果,由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小、科技成果引用率大,因此,其科技创新性就强,科技价值就大。而在E点的以下部位,由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大、科技成果引用率小,因此,其科技创新性就弱,科技价值就小。
第二,当某项科研成果其重复率为零时,其科技成果引用率即反映出其科技创新程度;当其科技成果引用率为零时,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即反映出其科技创新程度。
第三,当某项科技成果的重复率和引用率都为零时,表明此项科技成果的创新度为零。
第四,衡量科技成果创新度(科技价值)的大小既取决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大小,也取决于其科技成果引用率大小。重复率和引用率可以看成是科技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两种基本力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科技成果创新性的大小。而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则决定了科研工作的实际价值的大小,因此,科技创新度不仅自动调节着科技工作的决策方向,同时也促进着科研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
总之,在我们看来,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具有其本身的内在动力机制。这种内在动力机制是科学技术创新本身发展规律的根本反映。科技创新均衡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无时不受科技创新一般均衡规律的控制和调节。根据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和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发现,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创新程度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和科技成果引用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在科技成果重复率越大,其创新性越小,科技成果重复性越小,其创新性越大;同时,科技成果引用率越大其创新性越大,科技成果引用率越小,其创新性越小。科技成果重复率和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之间存在交叉联系现象,并在彼此之间的交叉点上形成一种均衡,我们把这种均衡称之谓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而将这一均衡理论称之谓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理论。
3.3.科技创新均衡规律对科技资源配置的调节与控制
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过程表明,科技创新均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常的发展状态。而脱离均衡点的科技创新必然导致科技创新过强或过弱、过热或过冷的失衡状态。通过均衡科技创新度的形成,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地由失衡状态转向均衡状态。形成科学技术发展的均衡协调进步的机制。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均衡科技创新机制。通过这种均衡科技创新状态的形成过程,科技竞争的创新机制对科技资源的配置发挥着积极有效的调节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是科技成果重复率与科技成果引用率波动的结果,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给予两者双方的控制信号,是用来调节科技成果重复率与科技成果引用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杠杆。当科技创新处于失衡状态时,表明科学技术体系出现了科技创新过强或过弱的状况,这样就会对科技成果引用者或科技成果重复者的行为产生影响,也会对科学技术管理者(科技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的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们对科技创新过程中产生的调控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并调整各自的行为,进而促使重复科技成果数和引用科技成果数以及科技创新度向均衡状态转变。
其次,科技创新过强或过弱,过热或过冷都意味着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存在着科技成果重复率和科技成果引用率过度现象。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或利用不足。通过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过程,科技创新机制对于科技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的状态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向科技创新的均衡状态转化,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和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是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两大基本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而科技创新均衡则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调节信号和杠杆,调节着科技成果引用率和科技成果重复率的平衡,促进着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实现。科技成果引用率和科技成果重复率以及科技创新度的变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促使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从均衡走向非均衡再走向新的均衡。从而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调控机制—科技创新均衡调控机制,这一调控机制则贯穿于整个科技发展的始终。
   科技创新的一般理论与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具有异曲同功之处,这个理论就是将科技创新度与市场价格进行类比,将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进行类比,将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进行类比。该理论不仅把科技成果引用率纳入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而且把科技成果重复率也纳入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均衡关系,从而揭示了科技创新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科技资源的配置遵循科技创新一般均衡这个“无形之手”的调控。不过,科学家的科技创新过程,即自由探索过程不是毫无节制的。就象自由市场经济不是毫无节制的一样,同样受到“有形之手”(政府)的调控。这说明“无形之手”不是万能的,也有失灵的时候,因此国家政府“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宏观引导、宏观计划和规划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是可以弥补“无形之手”的不足之处。我们认为,科技成果的创新及其转化过程接受两次“无形之手”的调控:一次是科技成果的创新过程接受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定律的调控;当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商品)进入市场流通之时,又要接受经济学经典的一般均衡规律市场机制调控。我认为这两个规律的揭示是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这个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的提出,其今后对我国乃至世界科技资源合理配置都将产生重大深远意义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供求关系的价格一般均衡理论”对经济市场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影响一样,具有非常的重要性。两个均衡分别在不同阶段产生作用,效果和意义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两个均衡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在此,就不赘述了。
4.科技成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科技创新度定律
  根据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规律,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创新度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和科技成果引用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重复率越大,其创新性越小;重复性越小,其创新性越大。科技成果引用率越大,其创新性越大;引用率越小,其创新性越小。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提出:科技创新度定律(S&T innovation law)。就是:“科技成果创新度(P)与科技成果引用率(S)成正比;与科技成果重复率(D)成反比”。用数学公式表述如下:
这个定律是“科技创新一般均衡规律”的数学化表达,它对我们充分认识科技创新一般均衡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根据这个定律,我们还可以分析科技成果创新度的大小,建立科技创新因子(S&TInnovation factor,STIF),科技创新指数(S&T innovation index,STII)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4.2影响因子、创新因子、创新指数
4.2.1影响因子及其计算公式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E·格里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7],其后为科学(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影响因子=某期刊在两年内全部论文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某期刊全部论文两年发文量的总和。其数学计算公式:


  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
  A=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
  B=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
  IF1992年 =A(1990年,1991年) / B(1990年,1991年)
  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
4.2.2科技创新因子及其计算公式
    科技创新因子(S&T Innovation factor,STIF): 又叫创新因子(Innovation factor,IF)。我们把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他引论文总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论文的参考文献总数(引他论文总数)。为了和影响因子发布时间同步,科技创新因子(创新因子)也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其数学计算公式:
     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科技创新因子(STIF):
   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
   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的参考文献总和;
   STIF(1992年) =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
4.2.3科技创新指数及其计算公式
科技创新指数(STII),又叫创新指数(II)。什么是科技创新指数(S&T innovation index,STII)?所谓科技创新指数,简单说就是指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科技成果创新度的大小与引用率(他引率)成正比;与重复率(引他率)成反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再乘一个100%所形成的一个数值就是科技创新指数。用数学公式表述如下:
  STII((S&T innovation index)表示科技创新指数;
        
说明:科技人员论文发表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若干年后,所形成的数据,可采用相同方式处理。即首先确定基点年份,然后将这个基点年份发表论文所有的历年引用文献数相加,形成这个基点年份历年引用文献数总和。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一个基点年(论文发表年),然后向后推二年,将这两年的引用文献数相加。例如:将2012年做为某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基点年(论文发表年),那就向后推2013年,2014年的引文数据(他引文献数),并将这两年的引用文献数相加,形成这两年的引用文献总数。这两年的引用文献数据(他引文献)就是被统计年数据。

  
说明:科技人员论文发表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若干年后,所形成的数据,可采用相同方式处理.即首先确定基点年份,然后将这个基点年份发表论文所有的参考文献数相加,形成这个基点年份参考文献数总和。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一个基点年(论文发表年),然后将这个基点年份的参考文献相加。例如将2012年做为某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基点年(论文发表年),并将这个基点年份所产生的参考文献数(引他文献)相加,形成这个年份的参考文献总数。这个基点年份发表论文的参考文献数据(引他文献)就是被统计年数据。这只是重复文献数据产生的一种方式之一,还有其它方式。

科技创新因子(STIF)与科技创新指数(STII)对科技人员的创新度是相对准确的数值。就象影响因子(IF)相对准确反映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的影响程度和创新程度一样。但我们认为它们比影响因子(IF)更能全面准确反映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因为这个指标体系比影响因子(IF)指标体系多了一个指标,即重复率(引他率)指标。这个指数就是将引用率(他引率)指标体系与重复率(引他率)指标体系进行均衡处理,形成一个均衡指标体系。但这个指数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可以形成波动。正是这种波动性,表明其动态性,持续性,发展性,创新性。

4.3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的构建

根据影响因子(IF)、科技创新因子(STIF)与科技创新指数(STII)概念,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体系。影响因子数据库现已有多种文献可查,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主要谈谈对科技创新因子(STIF)、科技创新指数(STII)数据库的构建与大量数据采集方式的一些构想:
   第一,任何一个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时,都要引用他人的文献,即在他论文上会留下参考文献数,他引用的参考文献越多相对说明他的论文重复率越高,反之就越高。创新度与重复率(引他率)成反比。重复率指标体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1)论文参考文献数;(2)情报人员通过论文关键词检索重复论文数;(3)参考文献加论文关键词检索重复论文数;(4)通过计算机文献数据库自动检索查出相似论文数;(5)通过论文题目进行相似文献检索;等等。
  第二,任何一个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时,论文都要被别人引用。别人引用的越多,相对来说他的论文的创新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创新度与引用率(他引率),即与别人对他论文的引用文献数成正比。
  第三,任何一个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可以形成两组数据:一组为重复率(引他率);另一组为引用率(他引率)。因此,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其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发布这位科技人员的论文创新评价报告。与此类推,任何一个科研人员他会发表一系列论文,我们可以对其一系列论文产生的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两组数据。然后对这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发布这位科技人员系列论文的科技创新评价报告。
  第四,任何一本杂志都有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因此,每类杂志都能产生两组数据,然后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处理,即可形成这个杂志的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就象IF,SCI,SSCI,EI一样。每年都可以发布一次。每个杂志的科技创新度是不一样的。发布杂志的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可以引导杂志的发展方向,促进杂志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第五,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创新程度与科技创新因子,科技创新指数呈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时间的科技创新度也不一样,这样表现在科技创新因子,科技创新指数上也不一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都表现出差异。因此,反映在科技创新因子,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上的数据都会有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全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有先进,有落后。总之,科技创新因子,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了解全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个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度都是有帮助的。我们还可以将这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创新度大小范围连接起来,这样还可以建立一个系列图谱,这就是科技创新图谱(S&T Innovation Pattern,STIP),这样还可以发布全世界科技创新图谱信息报告。
  以上就是我们对科技创新因子(STIF)和科技创新指数(STII)数据库建立的一些设想和理论探讨。我们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处理技术又是如此之发达,这对数据库建立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这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更多人参与完成的。

5.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过程表明,科技创新均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常的发展状态。而脱离均衡点的科技创新必然导致科技创新过强或过弱、过热或过冷的失衡状态。通过均衡科技创新度的形成,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地由失衡状态转向均衡状态。形成科学技术发展的均衡协调进步的机制。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均衡科技创新机制。通过这种均衡科技创新状态的形成过程,科技竞争的创新机制对科技资源的配置发挥着积极有效的调节作用。
第一,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是科技成果重复率与科技成果引用率波动的结果,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给予两者双方的控制信号,是用来调节科技成果重复率与科技成果引用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杠杆。当科技创新处于失衡状态时,表明科学技术体系出现了科技创新过强或过弱的状况,这样就会对科技成果引用者或科技成果重复者的行为产生影响,也会对科学技术管理者(科技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的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们对科技创新过程中产生的调控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并调整各自的行为,进而促使重复科技成果数和引用科技成果数以及科技创新度向均衡状态转变。
第二,科技创新过强或过弱,过热或过冷都意味着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存在着科技成果重复率和科技成果引用率过度现象。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或利用不足。通过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过程,科技创新机制对于科技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的状态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向科技创新的均衡状态转化,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时随意注加参考文献。为此,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我们认为通过发布科技人员论文的科技创新因子(STIF)科技创新指数(STII)就可以防止科研人员随意注加参考文献。因为他的论文参考文献越多就说明其论文的创新度越低。这时随意标明参考文献不仅对其自己不利,对他人也不利。因为参考文献不准确可以影响到影响因子等(IF,SCI,SSCI,EI)指标体系的权威性,准确性。
   第四,科技创新因子(STIF)与科技创新指数(STII)数据库的构建对建立一套科技均衡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对弥补美国著名科技情报专家E.格里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他提出的影响因子(IF、SCI、EI、SSCI)评价体系之不足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评价体系完全具有中国特色,如果我国今后建立了这样一个评价体系,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科技创新评价产业群,用来带动我国信息情报事业的发展。到时候,我国可以发布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新因子(STIF)科技创新指数(STII)报告。用来认识我国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科技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最终有效指导我国科技资源配置。
总之,我们认为,从“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规律”到“科技创新度定律”的提出再到“科技创新因子”、“科技创新指数”、“科技创新图谱”指标体系的构建。构成了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全部内容,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过程。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和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是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两大基本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科技创新均衡的形成。而科技创新均衡则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调节信号和杠杆,调节着科技成果引用率和科技成果重复率的平衡,促进着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实现。科技成果引用率和科技成果重复率以及科技创新度的变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促使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从均衡走向非均衡再走向新的均衡。从而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调控机制,即科技创新均衡调控机制,这一调控机制则贯穿于整个科技发展的始终。这一调控机制的揭示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以及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6.结    论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科技成果创新度与其科技成果重复率和科技成果引用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重复率越大,其创新性越小,重复性越小,其创新性越大;科技成果引用率越大,其创新性越大,引用率越小,其创新性越小。因此,科技成果重复率曲线和科技成果引用率曲线之间在数学坐标系里必然存在一个交叉点,并形成一定的均衡状态。这个交叉点即为科技成果创新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状态即为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状态。据此,从科学计量学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均衡点和均衡状态评价科技成果创新的程度。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创新度评价问题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实践问题。对科技成果创新度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其引用率问题,而且还要重视其重复率问题,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在我国尽管对科技成果创新的评价已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诸如开展了对科技项目的立项的查新和对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的引用情况进行引文分析等等,但在这些理论与实践工作中,更重视对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引用率(他引率)这个指标的观察(诸如:SCI、SSCI、EI等),而忽视对科技人员科技成果重复率指标的分析。同时也很少从理论和实践上将这两项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因此,我们觉得现在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即光从科技成果引用率指标体系来确定科技创新度的大小是不全面的,而应该将科技成果重复率(引他率)也作为衡量其创新度的指标之一,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其均衡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科技创新。在我们看来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理论则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的建立对我们今后更好地揭示科学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同时还将对今后科技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的解决产生一定的重要影响。因此,在我们看来建立科研人员科技成果重复率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比建立引用率数据库更重要,因为这是源头,源头不搞好,科技资源的浪费就无法得到遏制。这样一来对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者认为,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及其科技创新评价指标的构建对我们今后更好地揭示科学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同时对今后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评价以及科技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的解决产生一定的重要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沈律.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关于科技成果创新度的科学计量学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

[2] 沈律 沈豪 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科学意义--基于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的应用性研究.(J)教育科学博览.2014(11)

[3] J.熊比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A.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 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6] D.Price,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M),ColumbiaUniversity Press,1963

[7] Garfield, E.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journal evaluation(J).science,178:(1972),471-479

[8] 布劳温等.科学计量学指标-32国自然科学文献与引文影响的比较分析(M)赵红洲,蒋国华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科技创新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谢谢您的分享!
谢谢您的分享!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论坛有你更精彩!
谢谢您的分享!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谢谢您的分享!
论坛有你更精彩!
谢谢您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