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2022年济南大学国家优青周伟家教授团队招收调剂生及联培生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2022年济南大学国家优青周伟家教授团队招收调剂生及联培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招生人数
8~10
2.招生专业
       化学、化工、物理学、材料学及相近专业等。具体专业代码如下:化学学硕(070300),物理学硕(070200),材料与化工专硕(085600)#,材料学(0805)*
#材料与化工包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联培名额(生物材料方向)。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代码为085600,平台招收085602化学工程方向的专硕。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学硕可转到材料与化工专硕,进行同学科门类调剂。
       联系邮箱:chm_changb@ujn.edu.cn
       团队网站:X-MOL网站搜索“周伟家”
       请考生发送调剂意向邮件至联系邮箱,邮件主题上注明:姓名-毕业院校-初试院校及分数,邮件内容为个人简历(简历包括:年龄、性别、籍贯、联系方式、第一志愿学校专业及初试成绩、四六级成绩、个人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及对读研究生的设想规划等)。我们会与你取得联系,进行进一步沟通。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发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系,欢迎化学、化工、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课题组!
3.人才与科研水平
1)科研实验条件
       团队依托于“国家杰青”刘宏教授成立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省级平台“生物诊疗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可为团队学生提供完备的大型表征测试仪器, 如 X 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差热-热重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各类激光器等。大型仪器完备,学生自己操作,可在院内完成工作所需大部分测试。
2)团队基本情况
       新能源材料与传感器件团队利用微纳加工、激光合成和电化学三大技术,在能源与传感两大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能源方向:氢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与激光、环境、物理信号调制和能源器件系统相关研究;传感方向:电化学、拉曼和荧光检测结合微流控技术,进行细菌、外泌体和分子等生物传感检测相关材料设计与器件构建研究。目前团队成员: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人,讲师4人,博士后1人。学生:博士生6人,硕士生23人。
4. 研究生培养
1)研究生待遇
       学生待遇优渥,团队提供济南大学最高的研究生补贴和额外的企业奖学金。除国家、省市、学校设立的常规奖学金、助学金和高于学校平均水平的助研费以外,团队所在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还拥有合作企业博科集团每年提供的20万元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生源和科研成果突出的高水平研究生。除去基础补贴外,学生还可获得一系列的课题组补助:
       ①助研补贴,如课题组管理费,课题组贡献奖等;
       ②日常补贴,如生日补贴,过节补贴(春节,元旦,五一,十一,中秋等),签到补助,住(租)房补贴等。
       ③活动补贴,如课题组摄影大赛奖等。
       另外,丰富多彩的外出旅游团建活动也是课题组每年的必备项目(所有活动均遵循疫情防控要求)。
2)科研成果
       团队学习科研氛围浓厚。团队实验室具有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及先进的实验研究设备,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到相关专业高新企业锻炼的机会。课题组研究生主要发表高水平核心期刊研究论文(多数为IF > 10的一区核心期刊论文)。
3)未来发展多样化
多名硕士毕业生前往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德国)、柏林大学(德国)、西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湖大学等优秀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博士阶段的学习;参加工作的硕/博士毕业生前往昆明理工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等优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就职工作。
5.团队成员简介
       周伟家,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电催化和微纳器件研究,在电催化剂催化位点调控和全解水系统优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Angew. Chem. Int. Ed.、ACSNano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他引11000余次,H因子53,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1篇,ESI高被引用论文11篇,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授权发明专利13项,转化2项。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21)、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2021)、济南市自主培养创新团队(202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0)、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2019)、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2019)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2019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位)。
       ②刘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科研处项目主管,山东大学与瑞典哥德堡大学联合培养口腔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博士后,山东省医学会口腔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再生医学分会口腔学组秘书,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AOCMF fellow 及国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及外伤的手术治疗,颌骨缺损的皮瓣修复重建,各种复杂牙的微创拔除及修复治疗(临床);围绕骨组织工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从事钛种植体涂层和无机非金属骨诱导材料的研发及性能研究,开发了多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生物医学应用前景(科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5分以上SCI收录论文9篇,包括Nano Lett.、Chem. Eng. J.、Small、Nano Res.、Adv. Health. Mater.等,其中IF>10的论文3篇,以第一位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5项,总经费超过100万元。先后获得齐鲁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2019)、齐鲁医学院银丰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奖(2020)等荣誉。先后指导3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
       余加源,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集中在碳基材料应用于构筑电解水产氢耦合污水处理新体系,解决环境与能源交叉融合过程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NanoEner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Nano-Micro Letters、Small、Nano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在电催化处理水体污染物及和资源化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与山东贝斯特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应用转化项目研究。
       谭华,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201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联合培养,2019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纳米能源材料,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篇,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含共一)身份在Materials Today、Advanced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  Mater. Chem. A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硕博期间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目前为中国化学会、新加坡材料研究会会员,并受邀担任Materials Today Energy、J. Power Sources等国际知名期刊特约审稿人。
       刘晓燕,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13年到2019年在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半导体器件研发及微纳加工技术研究。2019年9月入职济南大学,主要从事微纳加工技术在新型能源以及生物诊疗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分别主持广东省应用研发专项2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在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20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件,其中授权30余件,在微纳加工技术、器件开发及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孙德辉,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晶体生长、晶体结构与晶体物理。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量子科技联合基金项目等4项,在铌酸锂电光开关、中红外激光晶体等领域与相关企业深入合作,获得企业横向项目资助。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light & applications、Crystalgrowth & design等国际著名晶体相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⑦赵莉莉,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所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光催化和电催化基础研究以及新能源的转换与利用、压电材料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Nano-Micro Letters、Nanoscal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用论文1篇。发明专利5项。
       ⑧李晓,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能源转换材料的设计,包括光(电)催化水分解与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在AdvancedEnergy Materials、Nano Energy、Nano-Micro Letter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⑨刘震,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生化传感材料、纳米能源材料,在生化传感分析、微流控芯片与器件、体外诊断试剂与设备、光电能源催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Nanno energy, Nano-Micro Letter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 Sci. Rep.等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参与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基金与重大基础研究子课题等项目,与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应用转化项目研究。
       ⑩黄曼,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研究领域围绕介观能源材料化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尝试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和合成策略,可控合成新颖的无机介观尺度复合组装结构材料,并将其应用在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等领域。近五年在Small, Small struct、J. Mater. Chem. A、J. Energy、Chem. Sci.、China Mater. 等主流刊物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0余篇。在储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与山东奥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应用转化项目研究。
       常彬,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催化产氢、氮循环的材料设计及反应机理等领域的研究。近5年,以第一作者(含共一、通讯)身份在ACS Energy Lett.、Appl. Catal.B-Environ.、J. Mater. Chem. A、Chem. Eng. J.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授权专利4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22),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开放课题(2020)等科研项目4项。
温馨提示
有关调剂复试情况请关注济南大学研究生处网站,请在填报调剂志愿前及时与我们联系如何填报调剂志愿。请各位同学一定在填报调剂志愿时与我们保持联系,确保填报调剂志愿无误。调剂志愿填报结束并来参加研究生复试。

2022年济南大学国家优青周伟家教授团队招收调剂生及联培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