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时评:学生评教 我们该如何看待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时评:学生评教 我们该如何看待

近日,南开大学推出的校友评教系统令人耳目一新。有评论将校友评教视为现有学生评教的有益补充——要知道,就在上个期末季,还有不少关于“学生评教是否形同虚设”的讨论。

学生评教制度于上世纪20年代起源于美国大学,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校开始逐渐采用,已经成为高校评教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也遭到不少抱怨。

关于学生评教,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它?

学生:我的评价准确吗

学生评教看似只是学生填写的一份问卷,有人质疑它的有效性,例如,问卷能否评价这么多不同学科的课程及教师?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作出评价?学生在评价时会否因为主观因素给出并不真实的评价?

首先,在学生评教的制度设计中,学生的评教行为是匿名的,也均在期末考之前进行,因此,学生不必担心给教师打分低了影响期末成绩。关于这一点,就读于北京某“985工程”高校的研究生小黄表示满意。但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填写评教问卷时,自己有时会疑惑。

“比如,问卷让我们评价老师教学的创新程度,可能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判断资格。”小黄说。

他还说:“评课时当然有友情分,应该说感情因素和客观评价各占一半吧。”在他看来,当学生对老师印象好时,“会不自觉地打分偏高”。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向记者补充,高校课程评估指标不能长期一成不变,也不能采用同样的指标体系“一刀切”地评价所有课程类型。以北京大学本科课程评估为例,历经20余年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目前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都有不同的评估网络问卷,也发展出专项助教评估问卷。“评估指标需要动态调整,一般五年就需要作一次微调。”

关于学生反映问卷上的某些问题令学生不太确定,卢晓东则表示:“我们并不需要专门给学生做评估方面的辅导和报告,就实践经验而言,评教数据统计的信度和效度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作为老师,三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詹丽向记者表示:“总体而言,学生评教是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付出的努力程度的。”

教师:学生评教是否带来过大压力

近年来,某些高校教师为了评教的高分而刻意讨好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

“现实中,肯定有在评分的压力下而刻意讨好学生的教师,但绝对是极少数。”詹丽说。

“教育评估的制度设计一定要避免学生因为考试短期情绪而影响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卢晓东说,学生评教填表的时间需要安排在考试之前,参加考试后就不能再填写评估问卷了。卢晓东不认为教师应该通过放低学术要求而讨好学生,北大有一些非常严格但上课认真投入的老师,他们的课程评估成绩并不低。

评估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是有些高校基于学生评教得出的分数而对教师的薪酬有所影响。具体是指在教学评价中排在最后10%的老师,其薪酬会受到一定影响。

例如,在三峡大学,评教结果排在后10%的教师,所上课程的酬金计算会打折扣发放。詹丽表示,经济方面的影响倒不见得是老师们最关心的,“可能主要还在于精神上的压力”。

卢晓东认为,课程评估结果应给任课教师带来适度压力,给予教师机会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群体足够大,那么教学评价结果中居于前10%和后10%的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表现的确有差异。”

他解释道:“教学评价是教师在很多学生那里综合得到的评价,如果有一两个学生的偏见评价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学生们普遍反映某位教师教学不佳,其背后一定有原因,需要教师认真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评估排在末位是对教师教学发出的一个清晰的改进信号,这样的信号需要得到教师本人和院长系主任充分的重视。这是课程评估重要的价值所在。

不过,詹丽表达了老师们对评估的不解。

“近年来,我和同事们普遍感到,我们从教务部门得到的评价分数普遍在上升,可以视为教学进步的表现。但目前制度使得即使所有教师都在进步,也一定有人受惩罚,这合理吗?”

时评:学生评教 我们该如何看待
价值与更有价值

据了解,目前高校评教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但最重要的是学生评教。

以三峡大学为例,詹丽介绍道,该校的评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评教,主体为课堂上的学生;二是专家评教,主体为专门的教学督导;三是同行(一般是同事)评教。

“教学督导的评课多通过课堂抽查完成,次数有限;同行乃至同事的评价在人情社会中未尽客观;相比之下,只有学生评教的覆盖范围最广,也相对客观。”詹丽说。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督导的评价在詹丽看来较为权威可信,因为他们经验丰富,有足够的判断力评教。“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陈旧的知识背景可能同时共存,这可能是教学督导评教的局限。”卢晓东提醒道。

詹丽表示,学生评教令教师有机会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这是作为教师的她非常重视的反馈。而记者同时也了解到,在某些尚未全面推进问卷调查评教的院校,教师们也会定期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询问学生对课堂的看法、意见。
应该说,与传统的座谈、沟通相比,如今,学生评教大范围的数字化调查问卷,其意义已绝不仅在师生沟通这一层面,基于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令教育研究者们更兴奋的事情。
卢晓东介绍,近来开始在国内高校推行的小班教学,其教学效果得到了课程评估大数据的支持,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发现,班级规模是影响学生课程评估优异指数的重要原因。班级规模越小,师生间的互动越多,课程体验更好。”
“简单的课程评估平均分数不能够深入揭示分数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次问题。如何通过大学长期课程评估结果的大数据挖掘,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差异的群体特征,提炼出对课程管理和教学改进的有效信息,进而为高校教学绩效评估提供参考,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是大学课程评估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他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