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时评:乡村少年不该被放逐在“江湖”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时评:乡村少年不该被放逐在“江湖”

跳转到指定楼层
  在早已不是古惑仔盛行的年代,以拉帮结派为特点的“江湖”,却在农村少年的生活中比较常见。昨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中国社科院博士后李涛的一份调研报告,探秘乡间底层孩子的日常“江湖”。报告内容显示,当下农村少年生活中,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成常态。
  在这种常态下,农村少年从被人欺负到欺负别人的角色中完成个体的社会化。更多需要抵抗“兄弟帮”欺负的其他“兄弟帮”则在隐匿中如春笋般不断创生,他们大多数为学校管理者所不可见,但却真实存在于偏远农村的底层寄宿制学校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转更为常规的非正式群体是:师徒制、亲戚制和情侣制。
  这一报道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因为以“兄弟帮”为代表的各类非正式群体在底层乡校中的流行,事实上绝不能仅仅简单归因为底层孩子们青春叛逆期的普通社会行为。乡村少年的江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欺负别人获得成就感和维系团体利益为目的的,无论是从社会学视角还是法理视角,这样的行为都滋生着恶的因子。而人们所共知的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为恶的重要保证,可如今被访的这些乡间学校的孩子,大多属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整体是缺失的。
  与家庭教育缺失同时进行的,则是原本可以为他们提供精神家园和社会救助、甚至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的乡土文化,也正在衰落。以当下的农村社会环境,连养育孩子的责任都无法承担,更别说完成孩子的教育了。于是,缺失了家庭,缺失了乡土文化,底层乡间的孩子,事实上已经成了没有身份认同感、亦缺少归属感的群体。
  作为弱者的他们,为了寻找到新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逐渐变为了“恶者”。他们从被人欺负的角色中,开始“抱团”欺负别人;他们在没有任何身份的环境里,加个小圈子的聊天群获得认同。
  在离开现在这个江湖的时候,他们之中的有些人,会抛弃当下的生活方式而选择一个新的、积极的生活,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之中还有一些人,将会沿袭如今的帮派生活,从维护自身利益,走向以非法手段帮助他人“摆平”难题。这并非是一个武断的结论。在农村青少年外出务工集中的地方,就出现过一些人组成老乡帮会,为帮助企业讨债而采取绑架手段的情况,有的甚至形成了固定的黑恶势力。
  一度被社会遗忘的乡村少年,正在以另一种不正常的姿态,开始吸引社会的关注。倘若所有的关注只停留在关注层面,那么他们的问题,将不是农村的问题,亦非少年的问题,而是农村衰败、留守儿童、青少年叛逆等多个问题叠加催化出来的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因为,一个没有被社会放置在良善环境里的青春,是难以向社会回报一个善的果实的。
  社会的干预与改良,必须当机立断地跟上。原以为只有“江湖帮派”才能给予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成就,从重建乡村作为社会有机体存在的尊严入手,培植乡间少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年轻人经常被认为是社会自身健康与幸福的指标,乡间的少年不该被放逐。时评:乡村少年不该被放逐在“江湖”
难得一见的好帖
还是贫困造成的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